摘要:英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写作语言和写作思路。本文作者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观察,分析了目前英语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并以人教版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实例,阐述了教师应如何提高语言的严谨性,关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渐提高。
关键词:教师语言 板书 写作教学
一、引言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指出:语言技能指的是听、说、读、写技能。听和读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说和写是语言的生成技能。只有通过听和读达到足够的语言输入量,学生才有可能通过说和写输出一定的语言信息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语言功底和修养来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影响。
1. 教师语言的定义
通常,英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在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指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它体现在导入,讲解、提问、板书、情景创设、演示、互动、评价、结课等各个教学环节上,它要求教师尽量用流畅地道的英语开展教学,熟练地运用英语授课,有效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能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能知道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技能,做到速度适当,语言规范,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逻辑性和幽默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教师能用规范的中英文制作课件,书写板书等。 学生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对文章的审题和构思上,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都不能很好地从整体去构思,作文层次混乱,过渡不自然,无主题或主题不突出。在描述事件时,没有具体的事实,或者只有事情的轮廓,没有细致的情节,只有空洞的概念。其次,在语言运用上,由于学生平时观察少,课外阅读少,对一些好词佳句的积累少,对生活中的事情不留心观察,缺乏生活体验。所以作文中的词语运用得很不好。当遇到写感想或者启示类的作文时,学生们都觉得很困难,因为在他有限的经验里,还没有学会将日常感悟日积月累起来。有的学生虽然有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但是不注意字词的用法,很多时候望文生义,滥用词语,没有正确的书面用语,病句连篇,更谈不上巧妙灵活的修辞和优美准确的修饰语了。 教师语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 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接触目前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写作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生动感人,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天窗,重复调动他们的思维,启迪引导他们掌握知识,开发智力,从而激发情感,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品德;同时, 良好的语言亦为学生的语言美提供范例,逐步影响学生写作中的语言表达。 教师的指令对学生写作审题的影响 在英语写作时,学生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表达什么,吃透要求,选好人称、有提示词,不要漏掉提示词语。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活动的要求和指令性语言是对学生写作审题训练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并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写作审题和要求的明确性。比如在一次课文内容引入时,教师想要学生讨论圣诞节礼物方面的话题。一位教师给出的指令是让学生talk about Christmas,学生给出的答案会涉及很多方面,如圣诞礼物,圣诞party,圣诞经历等,教师很难来把握他想要的主题。而另一位教师给出的指令是让学生talk about the gifts you give or receive at Christmas,这样教师所让学生讨论的要求就更加明确了,学生给出的答案自然就会围绕着圣诞礼物这个主题展开,学生回答的内容就更有效。同时教师在组织课堂其它活动发出的指令性语言要清晰和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去适应并学会如何正确地把握教师提出的要求并按照要求来进行活动,提高审题的效率和正确性。 教师教学内容的呈现对学生写作构思的影响 写作时,学生在认真审题后,就要构思文章的篇章结构,并构建每一个段落。一个优美的段落不是一堆句子的任意堆砌,而是一组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相互关联的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整堂教学的构建就给学生一个个很好的写作思路构建的范本,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的呈现要围绕中心任务展开并合理规划每一个教学环节。同时,教师制作的多媒体是学生对课堂最直接的接触,教师在课件上对教学内容的呈现设计也要围绕一条主线,每项活动都要有机地结合一起。反之,教师的课堂设计的呈现若是思路混乱,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不够到位,学生也很难形成缜密的写作构思。 教师板书对学生语言使用的正确性的影响 英语语言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绝不是靠简单的查查字典,讲讲语法那么简单。教师对课堂上的运用的语言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的注重,对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使用正确语言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试想如果教师本身在课堂的多媒体和板书上频频出现语言错误,学生会觉得在写作中出现一些语言错误也不以为然了。比如一位老师在上课时让学生讲盲人用的拐杖引出了一些单词并在黑板上总结了“frustration, self-pity, sympathetic”这几个单词,但是这三个单词中sympathetic很显然和前面两个词性不同,若教师改成一样的词性会更佳,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重英语词性的运用,少犯一些低级的语言错误。 教师语言对丰富学生写作语言的影响 克拉申在其第二语言习得“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理论中指出,外语学习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丰富的、自然的目标语语料及其有关知识的输入,没有大量的输入,外语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无法进行信息输出。只有大量输入语言信息,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者才能输出信息,进行模仿,形成自然、流利的语言表达。例如,在教师上必修4第二单元 Work The Land这篇课文时,有几个单词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如circulate,更不用说让学生运用了。因此,教师不仅要在lead in这个环节创设合适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这个单词,在讨论文章内容时也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个词的扩充词组来讨论袁隆平的成就。并且适时增设更多的生活中的例子来加强应用,逐渐地学生熟悉并试着能在写作中去使用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教材,活用教材,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英语语言美的欣赏中来,帮助学生由学会欣赏到练习仿写到组句成段, 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语言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写作中情感呈现的影响 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很多老师都抱怨学生在写作中表达情感或态度观的时候仅用一个单词或一个简单的句子了事,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试问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表现的评价何尝不是经常以一个简单的“good,wonderful,excellent”就了事了。假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更具体,更点到位的话,学生也会逐渐学会在表达情感时更明确,具体,到位。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活动时,可以试着说“I enjoy your play very much as you give me a vivid picture of all the characters.”, 而不是简单的 “wonderful!”因此真正的写作动力来自于学生主体---真情实感的抒发、表达与交流的欲望,这是生命的本能冲动,是生命活力的释放。教师应努力试着去激发学生表达自己情感和态度的欲望。这样学生写作中情感的表达才会是真诚地,有真是感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