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如心(1908~1976),著名哲学家、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曾担任毛泽东的读书秘书。他一生主要从事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撰写、发表了许多有关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的文章,是我们党内最早从事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研究、较早宣传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理论工作者,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人,对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张如心;指导思想;贡献
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也包含着党的理论工作者的智慧与贡献,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同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张如心(1908~1976),原名恕安,广东省兴宁市叶南镇人,著名哲学家、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曾担任毛泽东的读书秘书。他一生主要从事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撰写、发表了许多有关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的文章,在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培育党的干部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我们党内最早从事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研究、较早宣传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理论工作者。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人,对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公开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第一人
张如心于1931 年到中央苏区参加红军,同年5 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从1930 年到1932 年,张如心出版了四部哲学著作:《无产阶级的哲学》、《辩证法学说概论》、《苏俄哲学概论》、《哲学概论》。从中央苏区到陕北延安,张如心从事宣传工作和理论教育工作,担任过中央党校第三部副主任、延安大学副校长。
1931 年9 月,张如心在瑞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他后来在《毛泽东论》一书中对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印象回忆道:毛泽东对人民亲切,和蔼,诚恳,不摆架子,不耍威风,不装腔作势,这些比起旧式的大人物那一套说来也许是极其平凡的,然而只有这种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在延安“抗大”工作期间,张如心亲眼看到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在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对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开始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在党内他是最早从事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研究、比较早地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工作者。
1941 年3 月,张如心在《共产党》杂志第16 期发表的《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对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进行了概括。他在文中写道:“党教育人才,应该是忠实列宁、斯大林的思想,忠实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著作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典型的结晶体”。他说:“我们党,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于中国革命斗争丰富的经验,根据他对中国社会特质及中国革命规律性深邃的认识,在中国革命诸问题的理论和策略上,都有了许多不容否认与不容忽视的创造性与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同年4 月,张如心在《解放》周刊上发表了《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的文章,他写道:“说到创造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问题上的发展,最主要最典型的代表,是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这些文章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但却为后来提出这一概念起到了先导作用。
1941年7月,张如心担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以后,继续深入研究并指导大家学习毛泽东的著作。1941年12月底,张如心开始担任毛泽东的读书秘书。1942年2月8日,张如心作了《怎样学习毛泽东》的报告。2月18日,张如心又在《解放日报》上第一次对“毛泽东主义”作了阐释。“毛泽东主义”的概念一经登报,马上传播开来,1942年7月1日,邓拓在晋察冀分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上发表社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掌握毛泽东主义》。可是毛泽东本人并不赞同“毛泽东主义”的提法,他于1943年4月22日写信给中宣部代部长凯丰道:“我的思想自觉没有成熟,还是学习时候,不是鼓吹时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断去鼓吹(例如整风文件中的几件),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90页。)由于毛泽东本人的反对,“毛泽东主义”的提法并没有广为流传。
张如心"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最初雏形,为党的其他领导人正式提出并接受"毛泽东思想"提供了重要参照。自1941年起,党的其他领导人陈云、李维汉、王稼祥、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也开始认识到研究、评价毛泽东及其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们先后发表文章和谈话,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理论作高度评价。1943年,陈伯达在《谈调查研究》一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是毛泽东的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年7月,王稼祥正式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他在系统阐述毛泽东革命道路的正确性后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的解放道路》,《解放日报》1943年7月8日。)1943年7月4日,刘少奇在《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一文中用的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7月16日,周恩来在回延安的欢迎会的演说中用的是"毛泽东同志的路线";12月4日和25日,邓小平在北方局整风会议的讲话中明确使用了"毛泽东思想"。1944年1月10日,中央在给晋察冀分局干部扩大会议的指示中提的还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之后,彭真在中央党校第一部整风学习与审干的总结中用了"毛主席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思想";罗荣桓在《学习毛泽东的思想》中同时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毛泽东思想"两个概念,等等。1945年3月21日,刘少奇在六届七中讨论准备提交七大的党章草案时提到,以毛泽东思想贯穿党章,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特点。七大以后,毛泽东思想成为正式的表述。中共七大正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的理论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为推动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做出贡献
1941年,张如心发表了一系列宣传毛泽东的文章。他认为毛泽东不仅是"我党最好的领袖、最好的理论家、战略家,而且他同时又是我党最优秀的马列主义宣传家、鼓励家、教育家"(张如心:《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共产党人》第16期,1941年3月。)是中国最好的创造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创造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主要最典型的代表;同时,他还认为相比较于毛泽东的杰出贡献而言,党内对他的宣传还是不够的,因为全党"对于我党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许多优良品质,工作作风,待人接物的绍介,则很少注意,甚至到现在我党还没有一本毛泽东传"(张如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干部修养问题之一》,《共产党人》第19期,194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