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在2015年“我们要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二、对习近平“忧患意识”的几点认识
(一)“忧患意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把党建设好,确保党永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坚定决心”。
历史经验证明:政党作为一种实现特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自身建设和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其生存和发展”。“1989年东欧国家先后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就是对这些国家执政党自身建设和管理的否定。相反,“中国同欧美一些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相比,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相比,同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相比,我国发展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以来,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良好态势”。这些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管理的肯定。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新形势下“四种危险”尖锐存在,党内“四风”问题突出。“四风”的后果:浪费了有限资源,延误了各项工作,疏远了人民群众,败坏了党风政风,最终会严重损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习近平谆谆告诫:我们自豪而不能自满,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全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才能更好经受住“四大考验”、更好地战胜“四种危险”,才能树立“清风正气”。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确保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起历史使命——这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把党建设好,确保党永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坚定决心”。
(二)“忧患意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忧患意识”蕴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基因”。不仅如此,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广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责任与担当,正确处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思想理论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社会实践上,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社会问题,到实践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迎难而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建设方面,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化解“忧患”(即本文的“忧党忧国忧民”)、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习近平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他把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使命概括为三个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当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下“要敢于啃硬骨头”之决心,坚定不移地承担起“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与“担当”,积极引领中国人民为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三)“忧患意识”的深远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分析,“忧患”即社会问题,“忧患意识”即社会问题意识,是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而每个社会,每个时代总有它自己的问题。在当代中国,“特别是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多”。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实事求是地发现、解决问题(即习近平讲的“实干”。下同),才能推动事业不断“前进”、“发展”。上述的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一年多来,我国经济、政治、民生方面取得的发展和进步就是证明。由此,我们更坚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巩固已取得的发展和进步的前提下,只有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的问题,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以后,进一步实现中国发展的长远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讲: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一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1](p27)。从这个角度讲,习近平总书记“忧患意识”的深远意义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注释:
①胡锦涛同志第一次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新形势下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②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新形势下从严治党,他要求全党同志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
③即: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并“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
④习近平提出“重拳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是治标。他还提出治本:一是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即从反腐败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层面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惩治不放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等(见本文参考资料[1]第169页-171页)。二是反腐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会议上讲话)。
⑤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其中2014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53085起,处理党员干部71748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646人)。2014年7月22日,公安部部署从即日起至年底,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猎狐2014”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截止当年12月底,专项行动共抓获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员680名,其中投案自首390名,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208名,潜逃境外10年以上的117名,逃跑时间最长的22年。公安机关共派出70余个境外缉捕组,抓获的逃犯涉及69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