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可以培养人们亲密友善的合作关系;可以促进人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提高人们鉴别优劣的审美能力;可以发展人们乐观自信的心理素质;可以稳定社会,改善环境,传播美好,传承文明。
二、合唱艺术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合唱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它与德、智、体的关系极为密切。
(一)合唱艺术是促进德育工作的有力臂膀
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德育只有借助美育的力量,才能更加富有形象性和情感性,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国际歌》到《义勇军进行曲》,从《长征组歌》到《走进新时代》,无数经典作品排列起来,就是最生动形象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史》。这是巨大的德育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决定》中说:“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二)合唱艺术是开发智力的钥匙。
合唱艺术不但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升华思想境界,丰富美好情感,而且有助于智力开发,在智育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学习合唱就是在学习音乐与诗歌。音乐与诗歌恰恰是人类在精神领域中最高级别的创造。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视音乐为小宇宙。他认为音乐是能够影响宇宙的一股力量。我们的理解是:天大,地大,宇宙大,人更大。音乐通过“人”这个中间环节,对宇宙产生影响。音乐能够用精神的形态反映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认识,也能用精神的形态反映对宇宙存在、宇宙精神的认识,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又是空间的艺术,它在由音响创造出来的想象空间里,以多声部、多层次的立体状态向前运动着。因此说,音乐仿佛是另一个小型的宇宙。多声部、多层次、宏观思维、立体思维——合唱,是大智慧。
(三)合唱艺术是青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阳光
合唱艺术能够把人带进音乐之中,音乐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疏通人的情感,调节与稳定人的情绪,排解积郁,使心理平衡,身心健康。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愉悦的情绪能使血液中分泌出一种有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它能调节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功能,从而使动脉血压下降,脉搏一分钟减少10次左右。优美的音乐,能解除精神压力所导致的各种疾病,使肠胃蠕动变得有规律,从而对多种疾病产生医疗效果。音乐使人长寿,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合唱艺术讲求呼吸吐纳,讲求气沉丹田,讲求全神贯注,讲求动作表情一致。这些内容恰恰是合唱艺术的体育因素之所在。
三、合唱艺术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发展方向
虽然合唱艺术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问题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怎样加以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除音乐院校外,所有普通高校均未开设合唱课;仍有相当多的院校没有学生合唱团,连两年一次的合唱比赛都以弃权的方式对待;缺少《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大纲》;缺少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系统工程需要的《合唱教材》;缺乏院校之间的艺术交流与学术交流;从全国来看,大学没有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合唱作品。英国在中世纪时期,牛津和剑桥大学源源不断地向教堂提供宗教礼拜歌曲。中国在抗战时期,延安“鲁艺”向社会提供了如《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优秀的合唱作品。大学应该是时代文化、时代精神的标杆,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大旗。可是,当今这个迫切需要新的合唱作品的伟大时代,我们的大学却沉默寡言。
(二)对问题的分析
比起欧美国家,中国近代合唱艺术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运动中的负面因素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干扰,时至今日,纵观全国,合唱艺术教育也没有得到真正进入角色的机会,尚未进入教育法制的轨道而得以正常发展。对德、智、体、美四者关系的认识,还存在模糊认识,还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用歌德的话说,不懂音乐的人只能算作半个人。教育领域中缺少真正懂美育的教育家,原因是我们共同经历了“左育”多于“美育”的年代。如今开设政治课,人人雷厉风行;开设音乐课,个个等待观望。缺少合格的音乐教师,也是制约高校合唱艺术教育向前发展的大问题。
(三)建议与设想
全社会共同提高对合唱艺术美育功能的认识,从教育立法的高度上,确认合唱艺术的美育资格和地位,让合唱艺术大大方方地进入第一课堂,让学生从欣赏音乐进步到创造音乐的层面上来。
在普及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大学生合唱团的建设。将这一内容列入检查评估的必检目录;上级领导到学校视察时,必须听一次学生们的合唱;各地继续办好每年一次的学生合唱节,创造大力提倡、长久不衰的美育环境。
抓好教师合唱团的建设,使之成为校园中长期稳定的艺术形象,成为学生们的艺术楷模。
发动全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编写合唱教材,广泛征集、择优出版。教材要体现由初级到高级的系列性,专业与业余的兼顾性,民族与世界的融合性,历史与当代的结合性,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音乐师范教育专业强化学生指挥、伴奏、声乐辅导以及作曲等教学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国家从物质和精神上,鼓励高校创作反映时代脉搏的新的合唱作品。各地、各学校必须从政策上承认艺术教育工作者所付出的劳动,在业务考核时,将创作的艺术作品与科研学术论文等同对待。
加强艺术与学术交流。加强合唱艺术教育的宣传力度;举办各种级别的大学生电视合唱大赛。
四、结束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今时代,人们崇尚全面、整体的生存方式,需要科学,也需要艺术。在莫斯科的街头,或纽约的公园里,随处可以看到市民聚集在一起演唱多声部的合唱,这是一个国家普及音乐教育的明显标志。中国的老百姓也热爱艺术,热爱音乐,大城市的公园里也有群众自发的歌咏活动,但目前还仅仅是齐唱。我国的大学生和老百姓都会唱多声部合唱的那个日子,才是音乐文化进入了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证明。为了这个目标的早日实现,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杨瑞敏.中国学校普通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EB/OL].[2009.7.3]http://www.csme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