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在哪一个学校或哪一个班,后进生都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不和谐的反映,而且后进生的转化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它不仅可以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的品质形成,自信心的提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后进生有着普遍性的心理特点,他们都有美好的愿望,大多有积极的期待心理,期待周围的人尤其是班主任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期待别人相信他们能够进步,转变为好学生;他们也有自我表现的心理,愿意得到适当的机会来展示以下自己,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别人给以充分的肯定;他们自己也努力争取进步的愿望,不甘心落后位居下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学生。
当然,他们也可能有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总是不如别人,大家也不会看得起自己,就是想能力使自己进步,别人也不会相信;有时还可能有畏惧心理,担心考试,害怕批评,惧怕家长打骂;有时也可能产生自怨自弃、逆反心理等等。班主任只有对后进生的心理状态仔细了解分析,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转化才能有效。
教育转化后进生最首要的一环就是要与学生建立真诚的感情基础。
俗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与后进生之间没有真挚的情感联系,转化后进生是不可能的。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少对后进生的关爱,他们得到的温暖太少,周围的人对后进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嫌弃心理,正是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要对后进生进行适当的“偏爱”。这种爱也要真挚、发自内心深处,不能带有任何虚情假意。
我们应该寻找合适的机会,主动和这些“后进生”进行平等坦诚的交流,从中发现他们的错误与缺点,而且要学会接受,用“宽容之心”赢得他们的信任,然后打开他们的心扉,了解其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
其次,教师要尊重人格。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抓住契机,鼓励上进。后进生往往有时会自己看不起自己,也很自卑,会在别人的冷言冷语中减少甚至丧失着自尊。作为班主任应该多关注后进生,善于用一双慧眼,去识别每一颗“真金”,因势利导,培养成材,同时也要让周围的人都尊重他们,关爱他们,从而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树立起新的精神支柱。我们必须给后进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格氛围,给他们创造充分展示与表现自我的机会,注意谨言慎行,不能当众“揭短处”、“亮伤疤”,做伤害后进生自尊的事情。
我记得有个叫杨建东的学生,是学校有名的差生,学习态度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字迹潦草,家庭作业基本不做,学习成绩很差。另外还是班上的“捣蛋鬼”,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下课胡乱打闹,与同学们闹矛盾并参与打架,上课不是说话就是睡觉,扰乱课堂。后来我发现他爱好画画,而且画得不错,于是我就经常安排他出墙报,还请美术老师多关注他,在美术课上多给他机会,让他参与美术兴趣小组,还经常夸他的作品。这样,他的自信心自然就增强了,也找到了自己在班上的位置。
第三,依靠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依靠集体的力量从多方面影响和带动差生。
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
虽然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建立互助组“承包组”;组织“人人献爱心”的主题班会;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如朗读、知识竞赛,硬笔字比赛等。
最近我们班的一位名叫王成的同学,他的父亲因为突发疾病身亡,加之家庭本身就很困难,母亲又久病不起,他面临着辍学的危险。为了不让他失学,我通过开展“献爱心”主题班会后,同学们纷纷掏出自己存了许久而舍不得用的零花钱,一角、两角、一元……凑集起来,给王成同学生病的母亲买药品,为他买书,买本子,买笔,这样师生一共凑齐了将近一百多元,使他又一次回到了我们班集体之中,期末成绩名列班上前茅。
“后进生就是后来进步的学生”。魏书生说得太精辟啦。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我们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最终让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踏上阳光之路,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