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对新上本科专业设置的实证性研究
对新上本科专业设置的实证性研究
来源:互联网 sk001 | 王媛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本科 专业设置 实证性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专业设置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一大批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专业应运而生,其中大多为复合型的专业且呈现多学科交叉的态势。新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在专业定位、教学、就业等各个环节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某高校中医英语各个环节进行剖析,希冀对新上专业的设置有所借鉴。

  关键词:本科 专业设置 实证性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中医也开始走向国际化。为了满足对外交流以及中医国际化的趋势,不少中医院校纷纷设置中医英语专业,并将“准确定位,办出特色”作为中医英语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但是,作为一个新上专业,尤其是在中医药院校设置英语专业,中医英语专业的设置充满了挑战,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仅以某中医院校中医英语专业的设置为例,探讨中医英语专业设置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希冀对新上专业的设置有所借鉴。

  一、专业定位

  中医英语专业,首先是英语专业。从8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出现了“英语不是一个专业,它仅仅是一个工具”的论点。胡壮麟认为“英语非专业论”和“英语工具论”都是不符合专业目录的。如果英语不是专业,那么首先要否定专业目录;如果专业目录中有而在实践中要否定它是不合逻辑的。他还认为“专业”和“工具”是个相对的辩证的观念。譬如说计算机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这是他们的专业但这些学生也学习大学英语这时英语是他们的工具。因此对历史、中文、政治、经济、数学、物理等专业都存在专业和工具的问题。

  中医院校英语专业的专业定位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办学理念上,与理工院校对于英语教育的普遍看法一样,中医院校往往只看到英语的“工具性”,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英语专业的学科性、专业性和它自身所具有的人文性。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等同于语言技能训练”,这个历史误区使得很多中医院校对英语专业的专业性感到不易把握,给英语专业的设置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大学英语的长足发展使得其他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正日益向英语专业靠近,这将使英语专业原来具有的语言技能培养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这两方面极大地影响了英语专业在中医院校内的专业地位。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中医英语专业已经或即将面临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和其他院校的英语专业的区别、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的“专业”究竟是什么、中医英语专业如何处理其和其他中医药专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与英语专业在新世纪高质量地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困扰着英语专业的设置人员,也成为影响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的关键。

  中医英语专业作为示例院校三个文科类专业之一首次面向全省招生,计划招生人数40人,实际录取人数39人。但很多学生并非以第一志愿报考而为志愿调剂生。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新上专业以及学校能否办好这一专业的怀疑。由于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其前景并不了解,很多学生在入校后情绪出现了波动。为此,校方专门召开了情况说明会,表明学校开办中医英语专业的初衷和近几年英语专业的就业率,介绍了学校为开办这一专业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作为中医院校开设的英语专业,不仅学生家长还是社会上一些人士都在怀疑在中医院校能否接受到和其他院校外语专业学生同质量的教育。而且多数学生作为志愿调剂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生自己担心能否胜任英语专业四年的学业。随着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兴趣加强,学习也渐渐步入正轨。

  二、教学

  1、师资

  师资力量是开设新专业首要的因素。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保证,新专业的开设无从谈起。但是,中医英语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其前期的教师培养也极其欠缺。多数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是由原先的英语教研室发展而来,学科起步较晚,师资能力梯队建设还不完全,梯队的层次不明显,缺乏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

  示例院校是在“基本没有师资前期培养的情况下,开设了中医英语专业”。由于中医英语教学分为两部分:英语专业基础教学和医学英语教学,很多以前从事公共外语教学的老师承担起了英语专业基础教学,而对于医学英语的教学,师资力量是相当薄弱的。该校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多数是医学专业的老师。由于没有接触到英语专业的教师从事医学英语的教学。从学生的学习体会来说,毕业于医学专业的教师在从事医学英语的教学时,能够将医学知识很清晰明了地讲解给学生,但是对于英译过程中的技巧和如何处理翻译的难点问题,涉及的却很少。学生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相关中医术语所对应的英文,而对于如何要这样进行翻译和怎样更好地处理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上遇到的诸多问题,也对其今后的职业选择造成了困难,学生无法树立起对所学知识的自信心,在求职中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对于新上专业来说,加强的师资力量的培养迫在眉睫。

  2、教材

  中医英语源自中医英译。如果从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中国医史》英文版,王吉民、伍连德合著,1932年第一版,1936年修订版)的出版算起的话,中国的中医英译事业已走过了74年。与之相应,中医英语教材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业已出版的中医英语教材多侧重阅读与翻译的训练,而忽略包括听、说、写在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中医英语教材较普遍地存在着如下问题:“课文”未标明选材来源,或编译者姓名,导致文责不清;对课文中出现的英文中医术语的来源和翻译方法缺乏必要的注释说明,或所介绍的翻译原则、方法与课文中出现的英文中医术语翻译原则、方法不符甚至相悖;课文中的词汇是否列为生词没有一定的标准(如对“该教材是在大学英语四级还是六级词汇基础上选编的”一类关键问题未列任何说明),即“生词”的认定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因缺乏中医学知识造成的错误、英文文法错误及编辑排版错误在教材中亦较为常见等。

  以示例学校为例,该校在选择中医英语的教材时也出现了选择难的问题。一是可选的书目较少,没有可比性。二是,书目出版的年份较早,缺乏时代性。因此,教师在选择中医英语的教材时,可以说是捉襟见肘,这和整个中医英译的大环境有关,因此,只有整个中医英译的发展才能带动整个中医英语专业的发展。

  3、课程设置

  作为中医英语专业,英语总课时和医学总课时的分配比例取决专业成败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医学课时太多,会影响英语学习;如果医学课时太少,会影响他们将来医学英语的发展。

  示例院校在首次开设英语专业时,学制定为五年,其后又将学制调整为4年,这对教学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学校不得不采取降低学分要求和改变课程性质等方法进行弥补,原定于在四五年级开设的医学类课程也被迫取消。相对于数目庞大且学时较多的英语专业课程,医学类课程所占的比例是在缩减。在实践中,这样处理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这一事实的。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还要经过系统的中医知识的学习,才能胜任“能够熟练的运用英语知识在医药卫生领域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如此的处理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医学知识的学习,只能说是部分完成了培养目标,这也与学校培养“较高的中医和外语水平的外向复合型人才”有着较大的差异。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伦理学与公共事务《伦理学与公共事务》
《伦理学与公共事务》由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院长李建华教授担任主编,拥有美国哈福大学杜维明教授、我国伦理学专家曾钊新教授等一批伦理学与公共事务领...
中国会展《中国会展》
《中国会展》杂志,半月刊,于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807/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报道...
名家名作《名家名作》
《名家名作》(双月刊)创刊于2015年,是由山西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 《名家名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
边疆经济与文化《边疆经济与文化》
《边疆经济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524/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社会...
中国民间疗法《中国民间疗法》
《中国民间疗法》杂志,于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555/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良方妙...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462/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