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有省级与低一行政区划级别的市级示范学校(有些省份所谓国家级示范学校或星级学校),有有形无形的县区级示范学校,还有包括普通学校和所谓薄弱学校在内的一般学校。如果说一般学校在社会底层,那么薄弱学校就在最底层,示范学校则在最高层。
示范学校其实就是示个范儿,给同行、给社会做样子的样版学校,由各省市政府组织相应教育主管部门评估、认定、授牌的重点学校,花地方公共资源堆积起来却只为地方少数人服务的特权学校。
薄弱学校甚至是类似于职业技术学校的综合学校。由于某些纯粹的职业技术学校并不为当地(特别是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民众所认可与接受,受众不想过早跟人拉开距离去学习职业技术,反倒更想也去学习普高课程,参加普通高考(至于能不能学好考好则是另外一回事),于是综合学校虽然有些年份也因顶不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压力而少量办些其实并不能收获多少实用专长的纯粹的职业技术班,让学生参加对口高考,然而更千方百计迎合和满足社会的普高需求,办普高班或者挂靠其他普通高中教学点,让一些低分的学生以职高的名义招进校来学习普高课程,颁发职高毕业证却参加普通高考。
人为分成三六九等的县区高中招生分级分层。以安徽宿松2011年为例,第一批次是两所省级示范学校,分计划、择校两类,计划又分统招、定向两小类,从统招到定向再到择校基本上分数递减(各批次基本类似);有望考本科的有基础有潜质的学生基本一网打尽。第二批次是四所市级示范学校,也分计划、择校,无定向;也有少数学生能走本科。第三批次是一所市级示范学校特长班,招艺体特长生。第四批次是一般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实际还包含综合学校普高班或者挂靠这些普通高中的所谓教学点(综高、点高实质就是降分普高班)。部分学校学生进校还要接受学校自主考试,分快慢班。
经过这样的遴选,考得好的,进了名校好班;羡慕他们,祝贺他们,也鼓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步。中等的,比下有余而比上不足,多少受打击;不能让他们低头萎蔫,要激励他们昂起高贵的头颅,奋起直追。没考好的,遭受的打击最为惨重,而且人多面广;在必要地警醒他们心智的同时,不能让他们一蹶不振,趴下就起不来,要小心呵护,牵引一把,扶正腰身,养足豪气,催快脚步去迎头赶上。
都说少年轻狂,虽说话里不无贬义,也正好说明社会认同一个基本事实:少年确实轻狂,容易轻狂;也需要轻狂,轻狂是少年的本色。少年不狂就跟老年还狂一样,都不好。我们还是顺其自然引导该狂的青少年狂放地读出《沁园春·长沙》的英雄豪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