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试论红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
试论红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
来源:互联网 sk001 | 胡腊妹 万绍芳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红歌  文化内涵  教育引领  红色产业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本文从当前广受关注的中国红歌会入手,分析了红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文化内涵和追求“大我”的美学特征,论述了红歌在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教育引领功能,阐述了红色文化创新、红色产业拓展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红歌 文化内涵 教育引领 红色产业

  红歌以独特的红色文化内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传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红歌会”2006年在中国革命的摇篮、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举办以来,唱响赣鄱大地,唱响大江南北,唱响海内外。大力弘扬红歌文化精神,充分发挥引导教育功能,对推进国民整体素质教育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红歌的文化内涵

  红歌,即红色革命歌曲, 是指产生和流传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歌曲及各类健康进步歌曲。从其文化内涵来看,红歌是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反映和写照。如《南泥湾》唱出了革命圣地延安军民以“又战斗又生产”的南泥湾精神,战胜困难,赢得胜利;《我们工人有力量》唱出了广大工人阶级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造美好家园,创造革命奇迹的决心和信心;《你是谁》反映了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英勇抗击特大洪涝灾害的英雄壮举;《送郎当红军》、《九九艳阳天》讲述的是小女子的大义爱情,让人肃然起敬;《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讲述的是火红的青春和热血浇铸的爱情,让人潸然泪下……

  红歌的文化内涵,凸显的是一种崇高美和“大我”的追求,饱蘸着特定年代的革命激情,透射着人们豪情满怀的理想和抱负,体现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所有这些都是在走出“小我”,追求”大我”,追求理想升华的一种归属感,其美的核心就是崇高。经历血与火的严酷考验,红歌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激励人心、鼓舞斗志、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等重要意义,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一脉相承。

  红歌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走过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经过近百年的洗礼,大浪淘沙,很多红色歌曲已经成为经典,表现了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底蕴。红歌以强大艺术感染力被广大民众喜爱和广为传唱,体现了长久的生命力。

  二、红歌的教育功能

  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的不断深入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在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革和转型,各种思想文化形态相互交织在一起。在当代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冲击下,许多青少年已经在孤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找不到历史依托、人生意义和精神归属,很容易成为颓废的一代;同时,随着大众娱乐时代到来,社会上泛滥着一股拒斥理想、娱乐至死的思潮。为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利用红歌这一广受欢迎的特殊艺术形式,大力弘扬红歌文化精神,充分发挥红歌的教育引领作用,实现主流引导多元,克服低俗文化思潮,克服多元文化的离心力,确保红色文化的主流地位。

  在迷离的远景中,民众渴望沐浴在传统优秀文化中,以寻求心灵的“栖居地”,或追溯民族之“根”,让心灵或精神有所皈依。任何一个底蕴深厚、昂扬向上的民族都不会忘记从自身的传统和历史中汲取发展的动力与营养,并始终将其视为巨大的精神财富。中国红歌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这种心理诉求,为其提供了一个精神追索和心灵净化的渠道。红歌会借用选秀的形式,通过全民共唱铿锵有力的励志歌曲,以红色精神作为主旋律,引领振奋向上的新气象,成为一场寓教于乐的经典盛宴。

  传统的单纯“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难以起到应用的效果,而红色歌曲这一独特艺术形式,其所承载的教育功能是其它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红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老年人来说,唱红歌绝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是对激情年代的怀念。77岁产红歌会评委阎肃毫不掩饰自己对人的热爱之情,“听到迸发青春活力的歌,给人向上力量的歌,我感觉浑身的青春血液在燃烧”。对年轻人来说,能激发他们从心底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对革命英雄的崇拜,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如重庆一个身患癌症牟女士,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红歌会,便央求着在电话里演唱了一首饱含生命礼赞的红歌,激发了她热爱生命、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我们应充分利用红歌这一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红歌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用红歌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把革命歌曲融入思想教育之中,寓教于乐,提高民众的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升华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人们的凝聚力,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题材。

  用红歌培养民众的集体主义观念。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最主要内容,代表了民族的前进方向和精神风貌,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因此,高唱蕴含着浓厚集体主义精神的红歌,对于统一思想和认识,使广大群众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增强归属感和向心力。红歌这一中华民族的特色的历史的产物,在唤醒民众与塑造民族精神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用红歌营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充分发挥红歌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显得特别重要。对红歌的传唱和继承,不仅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人们健康的审美情操,有利于促进人格的完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发展观,树立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心和信念。因此,在当今社会应充分发挥红歌的积极作用,让民众沉浸在红色的记忆中酣畅淋漓,并升华为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的灿烂乐章,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红歌文化的创新和拓展

  民族文化如何传承与发扬,怎样建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从战略的高度认真反思,该如何发展我们的红色文化。

  不断创新红歌传承和传播方式。2006年,“传承经典文化——传唱经典红歌”的口号孕育了中国红歌会的诞生。红歌会以“红”为切入点,以其独有的红色文化内涵和不断突破的创新节目态势,充分满足了民众对于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各类娱乐节目中将思想性、娱乐性、大众化和时代主旋律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大众娱乐时代,民众拒斥说教式的传达,否定程序化的表述。因此必须能够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把握大众化娱乐时代的审美需求,不断推出将时尚与传统结合、娱乐与主旋律相结合的高水平娱乐节目,走出一条引领大众的红色娱乐新路。继续坚持红歌会时尚性、大众化、亲民感和高品位的特点,突出民众这一主体,依靠群众,始终坚持以贴近性赢得最广泛的参与。如红歌会从参赛选手看,体现了平民性与草根性,颠覆了以往娱乐资源为精英分子独占、电视舞台为少数人专擅的现象;从评委构成来看,既有专业的现场评委,又有普通的大众评审,还有广泛的短信投票方式,突出了红歌会的平民性和广泛性特色。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长江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
小猕猴学习画刊《小猕猴学习画刊》
《小猕猴学习画刊》杂志,于199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6-1209/G0,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小猕...
长江技术经济《长江技术经济》
《长江技术经济》杂志,于201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896/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能源利...
中国民政《中国民政》
《中国民政》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042/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建言版、实...
当代广西《当代广西》
《当代广西》杂志,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324/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
滨州学院学报《滨州学院学报》
《滨州学院学报》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7-1435/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黄河三...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