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发展史中,每一次学习方式的变革无不凝聚着探索者沉甸甸的心血,在这场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艰辛跋涉中,智者的思想也许能成为大海里的航标,但是由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学情,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又只能在这课改的大海里摸索前行。
关键词:背景问题 创新教法 学习兴趣 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能力,也能为他们为了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为此,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在这美术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美术课堂,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便成为我们重要的任务。结合美术新课改创新教学与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背景问题
1、教学内容量大,配套教辅资源缺乏。
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例,全书共有二十课,一至八课为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这部分的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知识的连贯性很强。学生通过学习对美术鉴赏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并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九至二十课为鉴赏经典的美术作品,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美术作品的几个主要门类:绘画、雕塑、现代艺术、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等,每个门类都展示了各时期经典的大师作品。可以说教科书的内容丰富,知识全面。然而,教科书配套的资料却只有一本教学参考用书,就连书后提供的网址——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里面的教辅挂图也不多。老师备课要查找大量的资料和图片,这需要很多的时间,最后效果也不一定理想。
2、美术教学教具条件不足,课程受限制。
我们的美术课基本上都是用多媒体上课,所讲的内容全都制作成课件。这虽然比以前只有书本的教学已经进步了很多,但学生还是希望看到一些现实中真正的美术作品。如《中国民间美术》一课,如果能够提供年画、剪纸、刺绣、玩具等真正的民间美术而不是简单的图片的话,那么定能激起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但由于教师的专业局限或是时间的限制,不能制作出更多、更好的范例作品。
3、美术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无味。
曾经一位老师对我这么说,“你们美术欣赏还不好上吗?不就是展示些美术作品叫学生们看看,老师再讲讲就行了吗?”这既体现了人们对美术课的不理解,也体现了很多美术老师的教学方法守旧,采取填鸭式的教学。
二、创新教法
1、优化教学内容,也可以说是优化教材。
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教材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进来,能达到教学目标即可。
如在《美术鉴赏》模块中,前八课为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非常重要,所以要重点讲解,后面部分可以结合实际简化教学。第10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和12课《外国雕塑撷英》其时间、地区、艺术分类与特点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完全可以结合起来讲,而且通过比较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印象。经过整合,老师不被教材所捆绑,时间的处理游刃有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使教学更加流畅。
2、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结构安排的合理与否,牵动着一节课成败。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生认知的过程,提出问题、感知认识、实践、提高等环节,应目纲清晰,结构严谨。课堂要合理安排,组织、导入、新授、练习巩固、小结、评价等几个环节环环紧扣,使得教学内容多而不乱。
3、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新措施的实施和体验都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1) 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多媒体的运用将感性的认识理念以轻松灵活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给人们带来了的新的观念、思维、以及新的发展思想。由于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所以我们每节课都使用投影从视觉上激发,适时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触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链接到美术网站浏览,让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艺术海洋里遨游。这较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更有效率,有滋味,有吸引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2) 通过老师实际作品展示来提高学生对老师的崇敬感和对美术的兴趣。如在《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这一课中,我就把我的山水临摹作品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王蒙的《东山草堂图》拿去展示给同学们,学生们异常兴奋,学生喜欢老师,也会更加喜欢美术课。
(3)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性学习,鼓励每个学生都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以各种口头方式进行表达,利用语言所具有的形象性和广泛性来拓展、激发学生的思维宽延性,从而为提高美术教学服务。如在《走进意象艺术》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我把梵高的《向日葵》、徐渭的《墨葡萄》和达利的《时间的永恒》的写真分给三组同学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每组学生选一名代表上讲台将本组讨论的结果表述出来,既体现了同学们的小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让学生动手参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不管是色彩、线描、手工制作、黑白画等,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放胆地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在《走进抽象艺术》一课中,我分别播放两首不同的曲子,让学生通过抽象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学生们的作品可以说是丰富多彩,虽然都不成熟,但是都代表了学生们的艺术感受,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
4、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历史、地理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如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文人画,既是绘画的珍品又是这些文人的文学、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建筑、绘画等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又和音乐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中国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占领总统府》等既再现了历史事件,又增加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古希腊建筑中的“黄金分割”定律又和数学联系了起来;在《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一课中,我用一张中国地图来表示四大石窟等雕塑的地理位置和艺术特点的联系。通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