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对初中语文课堂“留白”艺术的再思考
对初中语文课堂“留白”艺术的再思考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江 平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留白 思考 心理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内容题要:在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教学中间,教师不必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生硬的剖析会成为多余。只有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情感才能自然流露,才会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留白 思考 心理

  在于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画过一幅《川上图》:一位老汉牵着毛驴过桥,桥下河水哗哗,波涛汹涌,小毛驴似乎害怕了,拼命地扭着头、撑着蹄,不肯上桥。牵驴人憋足了劲,用力拽紧缰绳不放。其实,画上的人与驴之间并没有画缰绳。

  无独有偶,国画大师齐白石也有副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以淋漓的水墨画出了山峦映衬的山涧,乱石中清泉涌出,6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既然清泉潺潺,那么流水必然将至十里之外;既然有6尾蝌蚪,那么山涧里必然生活着无数的青蛙。而山泉和蝌蚪又不由得让人耳边响起泠泠泉声和阵阵蛙鼓的交响乐。

  没有画缰绳,却胜过有缰绳;只画了蝌蚪,却让人满耳蛙声。因为这留白,方寸之间,天高地阔,山长水远,都跃然纸上。以虚写实,虚实相生,这就是中国画的“留白”艺术。其实,语文教学在很多时候,也有必要留白。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要留白?又如何具体实施留白艺术呢?

  一、语文教学为什么要留白?

  首先,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留白。

  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都需要课堂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去反刍、去领会、去体验。而“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的结果是,把学生培养成“试题库”,造成大批学生“暴饮暴食”、“消化不良”, “猴子掰玉米”,到头来一无所获。学生的“知、情、意、行”,都得有个"悟"的过程,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得留下“悟”的空间和时间。

  其次,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留白。

  可以说,教师一顿的空洞说教,不及学生一两的自主学习。“格式塔”心理学派中的“完形压强”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不完美或缺陷,即有“空白”刺激物时,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美的倾向,从而引起进取、追求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填补和完善“空白”。教学中的“空白”,可引起学生心理上追求完整的倾向,这种对“完美”的追求一旦实现便给人以愉快的感受,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其想象力、思维力,更好体会文中的妙境。

  第三,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也必须留白。

  由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即输出的信息)不是“全息”,这样就形成一种“潜伏着的信息”,留白,从表面看来,相对减少了传递的信息,但客观上却促使学生主动接受信息,并逐步学会获得更多信息的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再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来看,留白,可启发学生借助自己的认知结构去探索、发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主动地构造知识。

  二、语文教学该怎样留白?

  (一)在情感表达上留空白。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无论教什么样式的语文课,课堂的感情节奏应和文章的感情相吻合,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如此,则难以“披文入情”,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教师不必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生硬的剖析会成为多余。只有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情感才能自然流露,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吴淑敬老师在教学台湾作家琦君的《春酒》时,教师设置音乐背景,创设一种淡淡的略带伤感的情感氛围,让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巧妙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掀起了情感变化的第一浪。当学生读到课文结尾“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时,他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氛围中,深深融入到作者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中,体会到了作者对于“八宝酒”的深深怀念。记得有名家说过“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汁一样”。因此,教学的原则就是引导学生感悟,在这样的审美性学习中学生才能去品尝到那甜美的果汁和升华到美的境界。

  (二)在思考上留空白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思考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或者出现“满堂问”这种弊病,没有关注到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的事实;或者很少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及独立思考。这种不“思”只“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讲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时,就可这样问: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学习环境、学习的内容上各有什么不同?作者向往的是哪种儿童教育?这样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寻找答案。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看课文,自己独立思考,想出办法反驳楚王的问题,从而诱导学生深入理解晏子的反驳技巧,也同时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新。又如在教《最后一课》时,教师提问:“小弗郎士在放学以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和判断。

  (三)在重难点补“留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考虑教材特点及学生需要,本着“伤其九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精神,在文章的重点难点关键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逐步深入,分层次、有梯度,让学生慢慢进入角色,激活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艺术的补白和艺术的再创造,使文章在更高意义上充实、升华。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东方电影《东方电影》
《东方电影》(月刊)创刊于1957年,是由上海《东方电影》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主管。 《东方电影》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
全球传媒学刊《全球传媒学刊》
并非《全球传媒学刊》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全球传媒学刊》杂志,于201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270/G2,本刊在国内外...
科技视界《科技视界》
并非《科技视界》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 《科技视界》杂志,于201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2065/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
中国中西医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787/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基层...
欧洲研究《欧洲研究》
《欧洲研究》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899/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
时代青年《时代青年》
《时代青年》(悦读)(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共青团河南省委主办。本刊回眸风云人物,聚焦时事热点,以成功人物的经历诠释得道秘笈,财富、生活、情感、世象栏目中思想情感...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