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英语句子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英语句子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张千映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迁移;负迁移;英语翻译;思维模式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2. 词义负迁移

  在英语翻译中,学生在没有完全掌握英语词汇的意义之前,往往会把汉语词汇的意义套在英语上。

  例1:学生把“讲坏话”翻译成“speak bad of”,并不会使用“speak ill of”这样地道的表达,将英汉语义简单对应,造成生搬硬套的错误。

  例2:在翻译“开电脑”时会想到“关门”的“open”,从而翻译成“open the computer”,而不会正确使用“turn off”这个搭配。

  例3:,在翻译“Why did people give him a big hand?”时,往往会误译为“为什么人们给了他帮助?” ,其实本句的正确翻译应该是“为什么人们为他热烈鼓掌?” 词汇的搭配 英语的词汇搭配含有很多的语法搭配、习惯搭配、固定搭配。很多汉语常见的搭配在英语中就未必合适,有些学生由于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误以为英汉词汇在词义上是完全对等的。造成在英语句子发翻译过程中,直接把汉语的搭配习惯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去,产生了不少错误。

  例1:His story moved his classmates toshed tears(感动得流泪),而英语里有固定短语“move sb. to tears”,而不应该按照汉语搭配画蛇添足.

  例2:His farther is in the charge of this factory.(他父亲负责这家工厂), 词句中应该把“inthe charge of ”换成“in charge of”, 因为前者是表示被动的意思。

  例3:做事不先考虑常会导致失败,因此我们要三思而后行。句中的“导致”应该为“result in”,后面加结果,而有些学生就分不清“result in ”和“result from”的意思,从而把句子翻译成“Acting before thinking will often result from failure, so we should think before leap.”其实,“result from” 表示“由于......的原因”,后面接的是“原因”,而非“结果”。

  三、句法的负迁移

  在英汉句子中,句子都是用于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其特点是能独立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可单独完成一个交际任务(何善芬,2009)。英语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语系,其句法结构各有特点。首先,汉语注重“意合”,汉语作文的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只要意义紧密联系的话可以没有衔接词;而英语是“形合”语言,段落之间的衔接注重的是结构上的流畅,句子之间的过渡离不开or, because, however, furthermore, therefore等连接词,或者that, which, how之类的关系词或between, in, with之类的介词。因此,很多中国学生在翻译或是写英语作文时受到汉语的影响,写出的文章结构松散,句型单一,甚至有时只是把几个句子简单的罗列在一起,中间用逗号隔开,而且没有使用任何的连接符号。其次, 汉语句子没有主谓框架的语法限制,从句可以独立为一句,即使一个句子换了好几次主语仍可继续下去;而英语讲究句子的完整性。

  例1:“TV becomes indispensable to ourmodern life. Because we can notlive with out it. ”中的“because”引导的句子只是一个从句,不能独立存在。

  例2:至于主谓一致,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可以说:你吃、我吃、他吃。而英语则必须表达成:You eat, I eat, and he eats. 换句话说,汉语中主谓一致并不影响语言的表达形式,而英语中主语的变化则会导致谓语形式的变化。

  例3:知道所有的原理是一回事,但要付诸实践是另外一回事。“It’s one thing to know all the principles,but it’s another to put them into practice.”句中需要用到两个不定式来做定语,从而把句子平衡起来。

  四、分析与对策

  从语言本身来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构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中国和英美国家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规则和形态类型方面的很大差异。例如,中文“红茶”之所以叫红茶是根据泡出的茶的颜色而定的;英文里红茶叫“black tea”,是根据茶叶的颜色而定的。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他们说话通常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这种思维方式反应在翻译上就是英文句子、段落、篇章逻辑性强,具有直线发展的特点。而中国人思维方式是“螺旋式”的, 这种思维致使中文的句子、段落、篇章显得很松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逻辑联系不明显,而且常常缺乏一个明确的主题。作者往往不直接点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句子构造出观点或意象,让读者自己总结领悟出来。受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国学生的在做英汉和汉英翻译时,往往译出的句子缺乏地道感,带有浓重的中文色彩在里面。

  为此,英语翻译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不同语言在词汇方面的迁移、句法的负迁移方面的异同。为减少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作用,我们需要从以下四方面。

  1. 正确看待母语的负迁移

  要全面认识负迁移,不能只把它看成英语学习中的阻碍,而应该是看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必经阶段,是一种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待迁移错误的态度,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对待写作中出现的错误,通过对比分析、错误分析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避免或者减少负迁移的产生。此外,还应该不断树立起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勇气,要看到他们所取得的进步,适时地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

  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理论,重复率和接触量对学好一门语言说是至关重要的条件,能够凸显实例频率和类型频率效应,有巩固正确用法、归纳句型的功效。因此,在习惯表达上,本土的用法(localized norms for language use)也应该成为教学的内容。适当使用学生的母语进行教学不仅不应禁止,反而有很多好处,如学生的背景有助于增进理解(Tollefson,2007)。

  2. 增加目的语输入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母语负迁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的语的输入量不足。作为英语教师,要尽量上课用英语教英语,将英语作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工具,这就迫使学生随时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增加语言输入量。

  Gass (2003)认为,在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的作用并没有减弱,而是把重点延伸到观察输入怎样和语言学习者的心理能力相互起作用,所以输入往往和相互作用一起提出来。

  3. 加强词汇教学

  教师在讲解词汇时可以用英语释义,帮助学生辨别一些容易混淆的同义词在具体用法上的差别,并把词汇教学放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词汇的不同意义和正确的词汇搭配。同时,教会学生词根、词缀等构词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他们英语表达时自觉进行词形变化的习惯,避免由于母语的影响而产生的词性或词形上的错误。

  4. 对迁移错误进行有效反馈

  异同感到的发现的们复研究较多,有影响力的成果有限。这方面得专著至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廉政瞭望《廉政瞭望》
《廉政瞭望》杂志,于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639/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拍案惊奇、...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是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的技术类学术刊物.季刊,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7092,国内统一刊号CN 33-1385/TK,国内外公...
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
《毛泽东思想研究》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033/A,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西部...
芭莎珠宝《芭莎珠宝》
《芭莎珠宝》杂志,于200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818/GO,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封面故事...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杂志,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294/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水...
林业经济评论《林业经济评论》
《林业经济评论》内容涉及林业经济理论、资源管理与政策、林产品市场与贸易、林业财政与投资、农村林业金融、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保护经济与管理、林业科研与...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