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职业院校后进生反常行为成因与心理疏导
职业院校后进生反常行为成因与心理疏导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邱 韵 珊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后进生,反常行为,心理疏导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正确分析职业院校后进生反常行为的表现及成因,进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断要以爱为基础,而且还要科学地运用一些心理疏导的策略,假以时日,是可以得到化“莠”为良预期效果的。

  关 键 词:职业院校 后进生 反常行为 心理疏导

  伴随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院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其中不乏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先进学生,亦有“品德不良”、“成绩糟糕”,甚至“行为不轨”的所谓“后进生”。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作为长期同这些后进生打交道的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后进生的反常行为,不少是由于多种心理障碍而引起的行为偏离正轨,有的伴有心理病态的表现,不可一概笼统地视之为思想认识偏差,抑或法纪观念淡薄问题。从心理学看,要转化后进生,一个重要方面是从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的角度,正确地把握教育对象,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后进生反常行为的表现及成因

  笔者所认为的“后进生”,主要是指思想品德方面的相对落后。那些所谓“不听话”,甚至有些“爱挑老师的刺”的学生,他们往往思想活跃、敢于怀疑,喜欢提问题和争论,虽然有时不免有些偏激,但只要他们不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作风基本正派,就不应该视为后进生。只有那些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以致有违法倾向的学生,我们才认为是后进生或有后进倾向的学生。他们人数虽少,但在学生中往往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所谓的反常行为,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学习、品德和性格健康发展的偏离正轨的行为。如某些后进生身上发生的变态行为、犯罪行为等,常常是由于反常行为发展而形成的。

  反常行为主要表现为:1、在学习上由于智能或性格方面难以适应教学的要求而引起怠学、厌学、弃学行为。如在课堂上,作业时表现出注意障碍和思维障碍。2、在品德上不能遵守公认的群体行为规范而“越轨”。如说谎、偷窃、不守纪律、行为粗野、与人不能友好相处、经常争吵好斗,甚至离家出走、逃学流浪等。3、情绪不稳定,极易紧张,性格孤僻、多疑或烦躁、虚狂,或倔强、狭隘,时而过分软弱、畏怯,时而一味逞强显能,甚至攻击、残忍。4、有某些不良习惯和病理性问题。如口吃、吮指、性敏感、抑郁症、习惯性多动、歇斯底里行为等。有上述表现的后进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深受消极人生观的影响,自我意识过敏,不能正常待人,缺少正常的人际交往。有的发展到自我憎恶、否定自己;有的表现自尊心畸形,好胜心膨胀,甚至犯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职业院校后进生反常行为的成因错综复杂。总的说来不外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且是二者交相作用的结果。就外因而论,社会上存在着的腐败现象、“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潮、格调低下庸俗的文化垃圾、某些家庭成员的落后意识和不轨言行,还有少数教师对后进生的厌恶、偏激情绪以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等,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后进生心理,诱导后进生产生反常行为。从内因来说,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大多进入所谓“危险”的青春期,生理、心理均发生着剧变。一方面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泼好动,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美丑和控制自我行为的能力不强,是不成熟的“成人”。再加上某些后进生已经沾染上的消极因素的影响,或从小养成的某些性格弱点及先天性不良气质的作用,导致他们如同饮酒过量一般,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酒精中毒”症状,头脑昏昏然,心态失控,举止紊乱。这是后进生产生反常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以情绪、情感为例,他们不时“心血来潮”,有说不尽的雄心壮志,冲动、亢奋;然而他们对困难估计不足,一旦目标受阻,很快气馁、消沉,表现出对抗、退化、固执、冷漠、妥协等反常行为,做出一些蠢事、坏事。小小的口角可能演成一场严重事故,轻轻的碰撞竟会报以匕首刺胸。

  追根溯源,把握病因,旨在对症下药,力争“药到病除”。既然情绪障碍或性格异常等心理因素,在一定条件和诱因下,可能引起后进生心理失常和行为越轨,那么,教育工作者在与这些学生相处时要本着理解的原则,通过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或通过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多方面地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情况、人际关系因素等影响其成长的经历,为转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注意科学地运用一些心理疏导的策略,“心病还得心药治”。根据后进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不失时机地把心理卫生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疏通后进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后进生的反常行为,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二、后进生心理卫生教育

  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病状,使之如释重负,振作精神,保持健康的心理,愉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是对后进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的目的。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应该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品质。其个体行为,既能为社会所接受,又能保持个体本身的愉快心境。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教育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对职业院校后进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大量的是结合学校、班级的教学工作进行,必要时可单独进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一般说来,后进生的心理已经受到创伤,精神上受到了较多的污染,思想感情上与他人往往处于一种似乎莫名其妙的对立状态。他们时常以为同学、老师、家长跟自己过不去,故意找他们的岔子,揪他们的辫子:一旦学校出现了“坏人坏事”,立即认为非他们所为莫属;出现了“好人好事”,却想不到他们。于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失去了前进的信心。在这种心态下(加上确有一些人对后进生“白眼”、讥讽与打击),教育工作者如果再对后进生动辄训斥、处罚,或干脆不理不睬的“冷处理”,无异于“伤口上撒盐”,不仅无济于医治差生的心灵创伤,而且会加重他们的失落感,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结果使后进生更“落后”,行为更“反常”。殊不知,如同一棵瘦弱的小草,后进生尤其渴求温暖和照料。所以教育者对后进生更要注意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力戒挫伤后进生自尊心的作法,增强师生间的心灵沟通。不但不嫌弃、不轻视他们,还要从生活、思想、学习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既施之厚爱,又严格要求。在这种人格平等、心理平衡的氛围中,师生间对抗情绪冰释,后进生就能主动地敞开心灵的大门,任你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和浇灌。“水到渠成”,教育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长善救失,不难奏效。此外,利用班级集体的力量或活跃的课堂气氛,多创造一些情境增加后进生的参与活动,也是把后进生从封闭的精神世界中解放出来的有效途径。因为一个人在集体的熏陶中,势必受到具有良好心理品质者的“感化”。即使原先生性沉默的人,也会在班级团结、友好、互助、融洽的气氛中变得活跃起来:纪律散漫或性情“冷酷”的人,也可能在集体的制约下克服缺点。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文自修《中文自修》
《中文自修》杂志,月刊,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35年6月,由复旦大学出版委员会编辑发行,是我国较早的大学学报之一。创刊初期刊发的文章包括学术论文与文...
理论经纬《理论经纬》
《理论经纬》主要内容: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教育,是在大学生中进行系统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同时在全校深入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教学科研活动,...
项目管理评论《项目管理评论》
并非《项目管理评论》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项目管理评论》杂志,于201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2110/F,本刊在国内外有...
蜀学《蜀学》
《蜀学》(半年刊)创刊于2006年,是由西华大学四川省文史馆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反映四川地区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论文集。 《蜀学》内容涵盖了对蜀地历史文化发展的...
亚热带植物科学《亚热带植物科学》
《亚热带植物科学》杂志,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5-1243/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献...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