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讨论与分析
随着社会激烈竞争,对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适应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在学校身心健康的状况,直接关系着他们未来踏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大学生身体健身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要求,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 体质、发展个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组织纪律性、人际交往能力及集体主义精神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在校大学生身心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阶段,是培养体育健身意识的最佳时期。但是由于受到以下各种因素的出现导致大学生健身活动的开展并不乐观。(一)学校因素。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学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健身教育应该成为高校体育的工作中心,学校体育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措施,培养在校学生的健身意识和习惯,有效促进学生在校期间,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为终生健身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完成学习任务提供身体保证。(二)场地、设施因素。现在的大学,由于扩招,学校却没有将校园真正的扩大,加上学校各运动队训练占用了不少运动场地,由此而造成了学生健身场所不够,健身设施单一的现象出现,使得很多学生即使想去参与体育锻炼,却因为很多场地与健身器材已经被占用而无法去锻炼。长期以往,锻炼的意识也渐渐薄弱,久而久之导致缺乏锻炼。(三)教学力度不强。由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在家里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特别是面临高考的前一年,几乎与书本为伴。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认真教学成为体育老师受累不讨好的事,从而助长了大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的风气。(四)学生自身因素。由于电脑、手机网络越来越发达,大学生一般都喜欢呆寝室玩游戏和微信聊天,外卖可以叫,资料可以下载,电视剧网上可以看,将大部分花在网络上,导致学生越来越缺乏锻炼,从而越来越懒惰,最终不去锻炼。健康认知出现偏差,生活的不规律,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忽视体育健身的学生认为“只要年轻,身体就很好,锻炼可以是以后的事情”,“只要身体,不感冒,就没必要进行体育锻炼”。
4.策略与建议
大学生健身活动能否积极开展并促进,与校园相关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相对应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大学校园内,做好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贯彻。积极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普及体育知识,激发大学生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更多的大学生真正的认识到体育健身所发挥的作用,意识到健康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素质和财富,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健身活动当中来。(二)加强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等硬件建设。克服现有的困难,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并且应根据全民健身计划工程各阶段的具体要求指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计划和措施,做到健身活动经费、健身辅导员、健身器材场地、健身活动时间和集体与个人健身活动安排的真正落实。(三)加强教学改革的力度,促进课内外一体化。结合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让课堂内容更能满足他们健身娱乐的要求。体育教师还可采用体育课与课外锻炼指导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将课外体育健身考勤分计算到体育课总分的一部分,培养大学的自觉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四)转变大学生思想意识。大学生应该转变自己轻体育的这种思想,学会合理安排体育运动时间并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减少上网时间,每天固定时间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保证走入社会后,仍然坚持锻炼并且带动周围人参与进来。(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增加与他人体育健身运动的交流机会,拓宽体育健身知识。体育健身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与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六)在教学中,结合体育教学内容,激发鼓励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水平,使其真正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黄永军.大学生课外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8-21 周强,齐书春,杨双燕.大学生健身走练习者感知校内身体活动环境研究[J].运动.2015.(7)12-14 3.巫海华,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建议[J].《科学导报》.2015.(3)32-36
4.邱芬,崔德刚,杨剑.锻炼量表(ECS)在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境下的检验与修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2)51-59
5.曾永忠,董伦红,赵苏喆. 促进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理论研究:影响因素分析与理论模型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4):70-75.
附:本论文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校级教研课题《大学生身体活动环境促进的因素研究》项目成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