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82819/127501/128485/7592241.html
应当说,直到此前的两年,毛泽东一直都很温和。据他身边的人回忆,他对包产到户的争论一度不置可否,甚至表示“可以在小范围里实验”。可是,人民公社毕竟是他的心血结晶,上下左右联合起来加以攻击,就令他再也不能容忍。
评论:
毛泽东因为当时思考人民公社的好处想得太多,不仅认为它是很好的一个东西,而且把它视为自己的心血结晶,不仅自己看不出它的缺陷,而且容不得其他人说它不好,后来发展成把大家根据实践的结果都说人民公社不好,视为上下左右联合起来对他攻击,竟然达到了令他再也不能容忍的程度?!
以上举的是不懂思考方法的人的例子,严格按照老子的方法去思考的人,不可能犯方向性的错误,但是任何开创性的思考只能找到一个突破性的方向,而其中肯定有很多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去不断完善,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说的就是凡是突破性的成就,里面肯定还有很多不足、肯定还有很多缺陷,但是,这些缺陷不影响它的突破性的作用,人类发明的第一只灯泡、第一辆火车、第一架飞机使用时肯定没有现在的好用,但是第一却意味着在某个领域的突破!
『蔽不新成』
〖新成〗
[成](2)既定的。如:成旨;成科(既定的法律条文)。[既定]已定的,已为前提的。在思想中早已确定的,已经成为前提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就会习惯性地按照这种套路去对待,换句话说就是变为了“成见”,本句是本章的总结,而“蔽不新成”又是本句的关键,回顾本章令人最难做到的地方就是“涣兮,其若凌释”,就是消除人们的习惯性判断很难做到,因此“蔽不新成”意思是“始终认为它还有缺陷从而不把它搞成新的成见。”
本句的意思是“保持上述道者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想追求完美,只有不追求完美,才能始终认为它还有缺陷从而不把它搞成新的成见。”能发现缺点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老子说“敝则新”说的就是发现自己有缺点,就找到了改进的方向,这样才能令自己推陈出新。所以只有不认为自己思考的东西完美无缺,而是认为其中必然还有不足的地方,这样才能在以后发现其中的缺陷去改进,否则象毛泽东那样坚持认为他想出的人民公社肯定是一个好东西,那么在实践中就是出现致命性缺陷毛泽东也不会因此而改变!因为一旦把认定人民公社是一个好东西变为成见,就会无视它对经济的巨大的破坏作用也要盲目地坚持,不仅毛泽东容不得人们说人民公社不好,而且在毛泽东统治的年代里竟然盛行“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样的荒谬要求!
译成白话文:
古代善于思考的人,其细微处的思路之巧妙和长期薰陶形成的通达事物本质的方法,深奥得无法认识。正因为无法认识,所以只能勉强形容。思考时害怕出错啊,就像怕冷的大象在寒冬需要淌水过河一样。思考的过程中对待所产生的每一种观点,就象多疑的猿怀疑四周隐藏有要吃它的猛兽那样要反复仔细地重新审视。对所思考的事物主体要恭敬的啊,仿佛自己像是从远方到来的客人一样没有自己的要求一切按主人的规矩去做。思考时抛开过去习惯判断的捆绑以新的观点重新审视,就象被冰封着的世界其上的冰层消融...露出世界的真实原貌一样。头脑对客观素材的整理归类忠厚老实的: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参杂一点自己的主观倾向,就象未加工的木材那样保持本来的客观状态。大脑空旷啊,就象山谷一样没有装进自己的任何欲念。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思考搅起的各种思绪混合搀杂在一起啊,就象混浊的江水一样。要使混乱的思绪彻底停下来不再想它了线索才能逐渐清晰起来。谁能把所找到的线索拿到实践中安心地去长期运用来逐渐把它发展壮大呢?保持上述道者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想追求完美,只有不追求完美,才能始终认为它还有缺陷从而不把它搞成新的成见。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