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应对突发事件之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的理论探索
应对突发事件之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的理论探索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王儒芳a 罗昆仑b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社会心理预警系统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建立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的理论探索详见下图。

  三、建立社会心理预警机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国外,随着近30年全世界自然灾害及各类事故的发生频率的加快(最为典型的如印尼海啸、缅甸特大风暴等),有关“心理预警”、“心理救灾”的研究已引起一些国家的高度重视[6],如美国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简称FBI),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简称ISR),美国兰德公司(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and),英国的战略情报研究所等机构,都有大量心理科学工作者参与预警系统的研究工作。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危机高发国家已在这一领域建立起完善的系统,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中国关于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心理预警系统和相应的管理模式,可借鉴国外在组织机构、机构领导、机构人员、工作流程等方面的经验,通过对每一次突发事件相关人群进行社会心理监测、心理危机干预等,不断完善相关的理论和经验。

  (二)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

  当前,如何避免突发事件或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已成为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迫任务。随着城镇化和城市化发展,城市对各类突发事件往往有“放大”的作用,人口集中、建筑物集中、生产经营集中、财富集中的现代化城市也在集中风险。现代工业、高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在为国家和个人提供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

  科学并理性地应对城市突发事件是当今政府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灾难来临之时,政府首先应该立足于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应对突发事件社会心理预警系统,对于处于突发事件高频发生阶段的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对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顺利发展也至关重要。

  (三)民众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

  突发性事件中民众心理问题的客观存在,不仅直接涉及到个体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汶川地震的发生,使四川地区的许多人患上了“地震综合症”(感觉随时都觉得地在晃,内心紧张、心跳加快,并且关心余震信息),可以说是地震催生了整个社会的心理预警。适度的担心是普通百姓在危机来临时的正常反应,但过分的担心和把风险“放大”的心理反而会造成过高的焦虑、惊恐的心理压力,对个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都非常不利。

  任何一场危机或灾难都会给人带来惊恐,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怎样让老百姓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是专家、政府官员必须关心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应对突发事件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用数字量化地勾勒出事件发生特殊时期的社会心理的变化和波动,适时向政府和民众提出社会心理预警,是为老百姓风险知觉“脱敏”的好办法。

  (四)政府进行有效危机管理的需要

  任何危机突发事件的预测和应对的有效性,都与对突发事件中民众的社会心理的预测及领导者的危机管理应对决策的正确性密切相关。近年来突发事件在我国一些地区屡有发生,加强突发事件早期对相关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提高民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心理能力已经迫在眉睫,政府部门应当发挥“领头羊”作用,尽快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心理预警系统[7]。我国心理学界在SARS疫情出现后多次建议,应及早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社会心理行为指标预警系统,使我国政府能及时监测到受灾人们的心理行为变化,预测民众可能出现的个体、群体和社区,甚至整个大的区域的社会心理行为,以便采取相应科学措施,稳定社会情绪,安定人心。

  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帮助各级政府部门领导者预防因民众的行为不当发生的灾难,或者当危机事件发生后,提供有效的危机管理的预案,把损失控制到最小的程度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的舆论引导或心理辅导,帮助民众在危机事件中梳理复杂的社会信息,从容应对。综上所述,建立一套完整的应对突发事件社会心理预警系统已是迫在眉睫。

  四、建立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的研究意义

  (一)完善国家社会预警系统

  一方面,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的研究将综合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从人的风险认知,到人的行为的预测,探讨应对突发事件的该系统的构建。另一方面,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的研究将综合法律、机构、人员、社会意识、民众技能等多个方面,从突发事件前的心理预警准备、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快速反应、突发事件后的心理恢复与学习等不同环节构建该系统。同时,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都应建立“危机突发事件心理预警机制”,以期增强社会整体的突发事件意识和突发事件应对技能,构筑一个从政府、军队、媒体到民间组织等完备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综合性的突发事件应对网络。

  建立长远的、稳定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社会心理行为预警指标系统,可以使国家社会预警系统更加完善,这是心理科学工作者面对的紧迫任务,也是不同学科的专家务必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为政府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出谋划策

  社会心理行为预警系统研究将有利于政府及时监测面对灾难事件人群的心理行为变化,掌握民众心理健康、心理恐慌状态等指标,预测出民众可能出现的个体、群体和社区,甚至整个大的区域的人的行为趋势,从而为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政策,保护广大民众免受或者减少在心理上的伤害,为战胜灾害提供理论依据和管理对策。

  (三)增强民众在突发事件中的心理自我保护意识

  大城市的人口高度密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高风险,城市越大越需要科学应对突发事件所导致的灾害。因为公众无所适从的心理是会传染的,一个人的担心会演变成一群人的担心。危机突发事件社会心理预警系统一方面通过科学的心理学指导,帮助大家在灾难事件中从容应对;另一方面,增强民众在危机突发事件中的心理自我保护意识。

  面对频发的地震、流感、暴力犯罪等突发事件,民众的态度应该是,始终保持对危机突发事件的高度敏感性。除了要拥有应对危机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助于处理困境的经验与方法外,还要积极的开展心病防治。因为社会心理预预警系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尽可能地让民众明白,在与突发事件斗争的过程中,只有冷静面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我调适,保持充分的休息,才是应有的正确态度。

  有专家说,“百姓最需要获得有效的信息来缓解内心的不安,有一种切实可行的预警系统,可以让老百姓在社会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心里有底,安心放心地过日子。”[8] 所以说社会心理预警系统可让老百姓活得更放心,更踏实。综上所述,建立社会心理预警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国比较医学《中国比较医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原名《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1991.3~2002年),创刊于1991年3月,2003 年易名为现刊名,是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主办...
遵义医学院学报《遵义医学院学报》
《遵义医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60年,是由遵义医学院主办的医学类期刊。本刊主要传播本院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取得的医学科研成果,临床经验,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读...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杂志,于201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9307/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数学教学通讯《数学教学通讯》
《数学教学通讯》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0-1064/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解题研...
金融与经济《金融与经济》
《金融与经济》(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江西省金融学会主办、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主管。杂志坚持“立足金融,面向经济,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办刊宗旨,致力于及时准...
新疆人文地理《新疆人文地理》
《新疆人文地理》(双月刊)创刊于2008年9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暑批准公开发行的一份全彩印制的综合文化类杂志,由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主管、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和新疆书...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