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在无事可记,无理可说,无情可抒。作文取材千篇一律、老生常谈,内容脱离生活现实且无病呻吟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就涉及到作文取材的问题。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作文中缺乏生活的气息,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敏感不无关系。当前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突破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让学生从封闭的校园走进多彩的生活和开放的社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敏感地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经验材料,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观察生活,获得实感,是作文的先决条件。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纯客观的,它体现着作者的主观精神,即情感和认识。情感和认识是生活体验的结果。生活的体验深,情感才强烈,认识才深刻。因此,作文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中获取素材,更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获得充沛的情感和深刻的认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有充实的内容,更会充溢着鲜活的灵性。总之,离开了生活,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文和生活结合的途径,具体说来就是感悟自然、社会、人生。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
感悟自然。感悟自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灵性。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小至花鸟虫鱼,大至山川河流,通过观察有所感悟。回归自然就是回归人的天性,感悟大自然就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法布尔的《昆虫记》虽然是科学小品,但绝非一般说明文的枯燥乏味,作者通过细微的观察和独特的感悟,使其笔下的昆虫灵性各异,栩栩如生。昆虫世界亦成为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所以,《昆虫记》不仅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而且是一部优美的文学经典。书中还充满着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正是这种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之情,给这部普普通通的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成为享誉世界的名篇巨著。
感悟社会。感悟社会是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的重要途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校园生活单调乏味,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脱离生活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作文教学没有重视引导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脱离生活的主观原因。以往学生的作文取材狭窄单一,学生着眼点就是学校、班级、家庭。不管什么样的作文要求,写老师,他只会写老师灯下批改作业,写父母,就是雨天接送上学;写同学,就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等等。材料陈旧,人云亦云,当然写不出新颖感人的好作品。所以当前的作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入社会,放远目光,学会观察和思考,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譬如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科技发展问题、就业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作文的现实题材,可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作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包括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也包括社会社会生活。否则,作文教学的视野就过于封闭和狭小了。
前些年,曾经学习过吉林特级教师赵谦翔把《东方时空》引入课堂,学生每天早晨观看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每周写一篇感悟文章。这位老师能独辟蹊径,把《东方时空》作为学生观察社会、体悟人生的窗口,革除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应试教育弊端。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过电视节目这个窗口,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进开放的社会。因此,世界风云的变幻,改革大潮的起落,才能诉诸学生的笔端。当然,我们的实际作文教学中,不一定非把电视引入课堂,可以适当布置学生回家收看新闻联播和一些访谈类节目。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拥有开放的视野、开阔的胸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感悟人生。感悟人生就是认识别人、认识自己。交际和阅历是人生的财富,只有对人生有较深的体验,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人生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是作文的珍贵矿藏。问题在于人们每天都在生活,却很少留心去观察,去感受,去品味。要引导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呼唤学生的人生信念和理想。
好的文章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不但有真实具体的内容,而且有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这是解决写什么的最好办法。无论说话或写文章,最重要的是拿出自己的真实东西来。凡是知道得不怎么清楚的,领悟得不怎么透彻的,不宜随便乱写,因为那可能不真实。”这一论断告诉我们:文章内容要真实具体,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说假话,不说空话。否则,文章就不能打动人心。
朱自清的《背影》,没有惊心动魄的壮烈场面,没有慷慨激昂的抒情、议论,它撷取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例,语言平朴无华,但它之所以成为“五四”以来优秀的散文名篇,重要的是我们从文中感受到的父子亲情——父亲对儿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人间至情,始终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每次读罢此文,总感余音如缕,情长绵绵,自己心中也会泛起对父亲的一种来自内心的无比崇敬。
可见,要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必须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真情去寻求震撼心灵的东西。不要随意编造、虚构,而应如实地描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事、景、物,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父母、老师和同学,但是同学们只会做生活的被动接受者,从未主动思考其中的情意,更领悟不到爱,更谈不上感恩和回报。父母给了我们独特的生命和温暖的家,每一餐可口的饭菜、每一件干净的衣服,都受之坦然;老师传授给我们无穷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听之习以为常;同学的帮助、朋友的支持,认为理所当然……同学们不是缺少爱,而是不会去感悟。没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写出的作文当然是味同嚼蜡,丝毫不能打动别人。
经常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成长,常会听见一些家长对老师说:“老师,请你在我家孩子身上多费点心吧,我们跟他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了,真是拿他没有办法啊!拜托了。”在家长的身上,我感受到父母对于孩子的那份爱,但同时也体会到了孩子对于这份爱的淡然,对于这份爱的漠视。更体会到了家庭教育的无可奈何。
如何引导学生感悟人间真情呢?我们可以尝试先从观察家庭点滴小事入手,让孩子从中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可以和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或寻找适当的机会,一起探讨感悟爱。先分析一天当中爸爸妈妈的做法,以虔诚感动的心去品味爱。还可以找个案例让全班同学一起分析,结合这个具体案例找寻爱之所在。比如“爸爸妈妈在你没到家时,会自己先吃饭吗?”“爸爸妈妈会跟你抢好吃的东西吗?”在思索之余,再跟学生讲妈妈爱吃鱼头等一系列的亲情故事,用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来荡涤孩子的心灵。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领悟下,就会惊喜的发现,学生们慢慢地都有了一颗感动而又敏感的心。
《现代电子技术》
《城市燃气》
《生物安全学报》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