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提出大学数学教育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授课艺术, 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引导,善于联系引申,善于归纳总结.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启发性、思想性,还要有趣味性.
关键词:趣味教学;授课艺术;启发引导;联系引申;归纳总结
大学数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兴趣,突出学科特点,渗透数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其中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容忽视.学习兴趣的提高与教师授课艺术密切相关,老师教得好学生乐学,教得不好学生厌学.教学艺术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要使大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就要求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不仅要有启发性、思想性,还要有趣味性.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业务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能力和授课艺术.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引导,善于联系引申,善于归纳总结.下面结合一些教学案例就如何提高教师授课艺术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善于启发引导
启发性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善于应用这一原则,从教材中挖掘素材,创造“愤悱”情景,把学生引导到教学课题中来.课题的引入是每堂课的开始,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至关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引入能够引人入胜,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顺利展开,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材在讲一些重要概念时的引例就很好,比如用“割圆术”引入极限概念,用运动速度和切线引入导数概念等.但是教材中这样的例子太少了,要使数学课生动有趣,教师就要下一番功夫,从自然、从社会、从身边不断地挖掘素材,然后加以设计,用于课堂教学.
案例1.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的课题引入
该课可以用问题的形式引入,同学们都有通过拱桥的经历,站在桥上不同的位置,感觉会不同.现在提个问题,上桥、下桥和站在拱桥的顶点,哪个位置最稳定?同学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站在桥的顶点(即最高点)最稳定.之后可以再问为什么,接下来启发学生考虑拱桥曲线不同点的切线位置,同学们会发现最高点的切线是水平的,切线水平则斜率为零,从而曲线所表示的函数(若可导)在该点的导数为零.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可导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
案例2.级数的收敛与发散定义的引入
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概念是用部分和数列的极限来定义的.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做如下的引导,先举几个简单数项级数的例子,比如:

(1) (2)

(3) (4)
然后请同学们观察和猜测它们的结果.经过短暂思考,大多数同学都得到如下结论:其中(1)的结果为0,(2)和(3)的结果无法确定,(4)的结果可以通过右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来帮助确定,它的结果应为1.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无穷级数有些是可以加出结果的,而有些是加不出结果的.而可以有结果的就是所谓收敛级数,相反,得不出结果的就是所谓发散级数.有了上述直观的例子,再给出定义,学生们就好理解了.
这些引例有的是我们的生活经历,有的是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所做的合理推测.可以看到深奥的数学知识其实就蕴含在朴素的事实里.这样富有启发性的数学课会让学生们感到既有用又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善于联系引申
数学的抽象性是学科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来自于实际,来自于生活,它是研究物质空间的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与人文历史有着密切联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钻研本学科,还要学习其他学科,要博览群书,多学才能多知多懂.要善于联系,把数学用于实际;要善于引申,把其他学科和生活中的生动例子引进到数学课上来.只有这样,数学课才会生动有趣.
案例3.交换律与成语“朝三暮四”
交换律是数学中一个应用广泛的运算律.小学数学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高等数学中向量的加法与数量积也满足交换律,在线性代数中交换律应用更是比比皆是.交换律不仅用途广泛,还很有趣,成语“朝三暮四”就蕴涵了交换律的思想.“朝三暮四”是中国古代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狙公的老人养了一群猴子,每天喂食板栗.有一天,他对猴子说,每天早上给三粒吃,晚上给四粒,猴子们不乐意,又跳又闹;狙公于是说,每天早上给四粒吃,晚上给三粒,如何?猴子们很高兴.这个故事里有一个简单的算式3+4=4+3,这就是我们说的交换律,可惜猴子不懂得.课讲到这里,学生们都笑了,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一定律,加深了对它的理解.
案例4.多元函数极限与多边谈判
我们讲多元函数极限时通常要与一元函数极限作类比,两者定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差别主要在于自变量的趋近方式.一元函数的极限中自变量趋近方式有两种,左侧趋近或右侧趋近,左右两侧极限存在且相等,则函数极限存在.二元函数的极限却不同,自变量的趋近方式有无穷多,若极限存在,则对所有路径极限都存在且相等;若有两条路径极限值不相同,则函数极限不存在.把自变量的趋近方式比作谈判方式,则前者好比是双边谈判,只要双方达成共识,即可签署协议;而后者是多边谈判,如朝核六方会议,任何两家谈不拢,会谈就不会有结果.有趣的联系和形象的比喻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有很好的帮助.
案例5.函数性态研究与宏观微观论
我们研究函数性态,要拿初等数学的方法与高等数学的方法作对比.初等数学研究函数,主要是借助直观,通过定义来判断其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大最小值等,是从整体上把握,可以说是一种宏观方法;高等数学研究函数性态,用的是导数的方法来判断单调性、凹凸性、极值等,而导数是函数在每一点的变化率,着眼于研究局部特征,可以说是一种微观方法.而微观分析法正是高等数学区别于初等数学的本质特征.宏观微观论对学生深刻理解微积分大有帮助.
数学课不能只拘泥于讲数学理论和方法,不能只强调其抽象性和逻辑严密,要善于广泛联系其它学科知识,文学、历史、哲学都有可用于数学课的经典例证,许多故事都闪耀着数学思想的光彩.
三、善于归纳总结
《原子能科学技术》
《国土资源遥感》
《China World Economy》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