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美感的丰厚与纯化 ——语言模糊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美感的丰厚与纯化 ——语言模糊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强 瑛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语言模糊性  文学作品翻译  目的  审美价值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本文通过文学作品中模糊现象的分析,从语言模糊的具体层面及主要目的出发,结合汉英翻译的实践,提出文学翻译在再现原文的审美信息和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的同时,更应为读者提供一个耐人寻味的审美想象空间,以更有效得传达原文丰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以有效填补“表意而不能尽意”之憾。 
【Abstract】 Upon an analysis about the linguistic fuzziness in literary translating and an elaboration about the three aspects and the major purposes of linguistic fuzziness,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Chinese - English translating,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linguistic fuzziness exerts a positive impact on represent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text, broadening the imagination space and expectation horizon of the reader as well as complementing effectively the failures in expressions.
 
【关键词】 语言模糊性  文学作品翻译  目的  审美价值
【Key Words】Linguistic Fuzziness  Literary Translation  Purposes  Aesthetic Beauty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具有弹性的表现,是语言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言的模糊性,在文学作品中体现最为明显,正所谓模糊性是文学翻译的客观属性。所谓“模糊”,是指语词具有朦胧而有广大的语义外延。简言之,即不穷己所欲言,不“嚼饭与人”,并最终到达与原作之“神似”的理想境界。正如康德所说:“模糊概念要比明晰概念更富有表现力。……在模糊中能够产生知性和理性的各种活动。……美应当是不可言传的东西。”(毛荣贵,2005,P230)

文学语言,不仅具有语义信息传达功能,更具有审美价值创造功能。刘宓庆指出:“作为翻译,我们的任务不仅限于传达原意, 而且应在拿到原文以后通过反复阅读、钻研,掌握原文的总体风貌,包括用词倾向、句式特点、修饰手段、表意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作为文学翻译的译者, 一方面要受限于自己的双语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 另一方面要考虑到译文的效果和读者的“期待视野”, 从而使译文读者能与原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模糊性作为语言的客观属性,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在文学其翻译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它渗透在文学翻译的各个层面。文学创作与翻译不仅要塑造生动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而且应为读者提供一个耐人寻味的审美想象空间,而模糊语言充分利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领会其中之深蕴,体味言外隽永深长之情趣。

I.文学语言模糊的三个层面
1.用词模糊。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古诗善用夸张,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一片孤城万仞山”,等等。此外,汉语常见叠韵构成的叠声词及词组,能够创造别样的视觉听觉美感,如:淅淅沥沥、潺潺淙淙、绿草萋萋、白云冉冉、彩蝶翩翩,等等。这些有修辞手法基本上都是用词的模糊,正如英国著名学者瑞恰兹在《修辞的哲学》里说:“旧的修辞学认为含混是语言里的一种错误,希望限制它,消除它;新的修辞学认为它是语言力量的必然后果,是我们大多数重要话语的必不可少的方式——在诗和宗教里尤其如此。”(王先霈,1999,P132) 
2.句意模糊,即一个句子可以有很多种理解。正是由于语言的多义性,文学作品才具有永恒的魅力。如西方现代意象派诗人代表庞德,在其作品《在一个地铁车站》这首诗中描写到:“The apparition of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通过这种完全意象化手法,大诗人庞德透过对地铁车站川流不息的人群即当代社会典型缩影的洞悉,将意象单纯性与意象丰富性完美结合,意象玄妙,句意悬隔,更增添了诗意的模糊性,留给读者充足的想象空间,给人以无穷朦胧的美感享受。
3.主旨、意境的模糊。对于经典著作《红楼梦》,至今各研究者对其主旨仍莫衷一是。正所谓曹雪芹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明代作家谢楱说过:“凡诗不宜逼真,如旅行远望青山佳色, 隐然可爱, 其烟霞变幻, 难以名状……远近不同, 妙在含糊。”不只是诗讲究模糊,散文亦如此。冰心的《笑》中:安琪儿的笑、孩子的笑、老妇人的笑“融化”“调和”在一起,难以分清。 

II.语言模糊性的目的 
模糊,磨语锋,藏峥嵘,得体之美隐现与云遮雾障之间。语言的模糊现象,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主要服务于以下五个目的:
1. 力求委婉
“I used to think I was poor. Then they told me I wasn’t poor; I was needy. Then they said it was self-defeating to think of myself as needy, that I was culturally deprived. Then they told me deprived was a bad image, that I was underprivileged. Then they told me that underprivileged was overused, that I was disadvantaged. I still don’t have a dime. But I have a great vocabulary. ” (Jules Feiffer)
我以前总认为自己很穷,后来他们告诉我说我并非“穷”,而是“匮乏的”;而后他们说认为自己“匮乏”未免自我坍台,还是说“被剥夺文化教育的权利的”;而后他们又说“被剥夺”三字形象不佳,应该说“享有较少权益的”;而后他们又说这个说法已经用腻了,现在该说“处在不利地位的”。到头来我还是一文不值,可词儿却有了一大堆。
在本例句中,五个形容词一字排开,从清晰到模糊,从简单到复杂。委婉,令表达含蓄慰藉、语言趋美,它是模糊表达产生的一个动因。

2. 力求文采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人追求文采,而文采的运用恰恰与模糊相得益彰。
The true artist lets himself go. He is natural. He swims easily in the stream of his own temperament. He listens to himself. He respects himself… He becomes all men in himself… The function of the artist is to disturb. (Norman Bethune The True Artist)
真正的艺术家是狂放不羁的。他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地在自己个性的川流中畅游。他倾听自我,尊重自我。……他成为所有人的化身。……艺术家的职责就是要惊世骇俗。 (毛荣贵,2005,P241)

3.力求幽默 
语言之美, 往往在其幽默。即幽默出美。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人们认识到模糊与幽默之间的关系可谓形影相随。
Bright red costumes, with hat, shoes, and stockings to match, are to be all the craze in the spring. Smart women will have to be careful not yawn in the street in case shortsighted person is on his way to past a letter.
春天, 女人们一窝蜂地穿着鲜红的服装, 加上脚上的鞋子, 长筒袜, 配上大沿帽, 这些漂亮的女人们可要多加小心, 勿在路上打哈欠, 免得近视眼的人将信件投进去。(毛荣贵, 2005,P239)

4.力求艺术
明代作家谢榛在《四溟实话》中说:“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於名状。……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手。” (林一樵、范武邱,2003)模糊性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文学作品的扣人心弦的力量往往来自于模糊之中。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666/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中国人权评论《中国人权评论》
《中国人权评论》创刊于2012年,由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将在关注中国人权之理论与实践之时,亦环顾世界人权发展。或阐幽发微,穷究峥隙,通达学术前沿;或...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3-1218/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
生涯发展教育研究《生涯发展教育研究》
《生涯发展教育研究杂志》(半年刊)于2012年创刊,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 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
城市地质《城市地质》
《城市地质》杂志,于200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713/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程地质、...
眼科学报《眼科学报》
《眼科学报》杂志,季刊,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