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博采素材,让妙笔生奇花
博采素材,让妙笔生奇花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张敬明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多年来,习作教学不能摆脱“少慢差费”的怪圈,一提到写作文,小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不住得抓耳挠腮。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呢?学生认为作文难在无话可写,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亦或是有话写不出,究其根源是腹中空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如何能顺手拈来,下笔有神呢?唯有积累——博采素材
一、源头活水何处来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便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茅盾说,读书应当一边读,一边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中去看。就作文而言,生活是作文之源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生活是精彩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如:有的同学写课外生活,写放鞭炮、写捉迷藏,写起来平淡无奇,不具有什么创意。我是这样引导的:“放鞭炮,既喜欢又害怕,既逞强又特别的胆怯,你看到吗?抓住这精彩瞬间,把它写下来,就是有创意表达。又如捉迷藏,藏在什么地方?怎么找到的?也有精彩的镜头,可以具体地把它写出来,像电影的特写镜头,特别精彩。”经过指导,同学们都能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精彩,把它表达出来。日常生活中我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摄像”,多角度地去看,真实记录,纤微毕露,如观察一朵花,除了看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外,还要看看花瓣上浅浅的纹路,柔嫩的花蕊,新开的花儿和枯落的花儿之间的区别;引导学生学会用耳朵“录音”,静听庄稼拔节,秋虫的呢喃;引导学生学会用双手鼻子“复印”,鼓励学生去摸一摸春天的树叶,感受生命的轻柔,摸一摸爬行的蚯蚓,让他们去感受生命的灵动,鼓励学生去闻一闻花的芳香,泥土的清新,雨水的尘微,阳光的味道;引导学生学会用心灵感悟,感悟生活中的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从而发现生活之美,体验生活之乐,感受生活之味,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籍是另一种生活的再现,阅读书籍,实际上是超越时空去认识前人生活,去认识历史生活。阅读优秀的书籍,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素材,又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生活的能力。萧乾就有阅读是用“库存”去兑取“现金”的巧妙比喻。
好的语文教师一定会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关注自然的同时鼓励他们阅读大量的优秀书籍。把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鲜活的个性,复归生活的朴素与真实。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有必要、有责任引导学生多读、多摘、多记、多背一些妙言佳句、精彩片断。这样,日积月累,方能生悟,笔下灵活运用点缀的妙语,好像是给予文章这幢“高楼大厦”的“精美包装”,注入灵气,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感人。
1、立足课内阅读教学,积累语言,让学生明确积累对象。好词、优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优秀的文章、歇后语、谚语、名言警句、古诗等。新大纲突出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淡化了对课文的理性认识,注重对课文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质兼美的名篇,不仅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有着生动恰当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读写过程中通过借鉴、迁移,逐步将思想、情感、语言、表达形式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取其法”,“用其材”,借“米”下锅,何乐而不为呢?
2、博采众长,广泛阅读
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心得和方法。”我们的学生需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单靠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发利用其它信息资源。要想写出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而且语句通顺的文章,还必须依赖于大量的阅读。
(1)与名著亲密接触。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让学生形象而具体地了解文学、感受情怀,为纯洁的童心倾注绚丽的色彩。小学阶段应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选择有益的、难度适中的名著,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让名著为孩子的心灵注入生机盎然的清泉,为双眸增添熠熠光彩。现代社会的书籍和网络信息多如牛毛,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博采素材,一方面要教学生如何去读,让他们能巧妙运用选读、速读、精读等方法。
(2)有针对性地订阅书报。我班许多学生都自愿订阅了《中国儿童报》和《小学生周刊》等。部分学生还订了《作文报》,再加上学校图书室的读物,我就利用兴趣课、阅读课等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还鼓励学生课后认真阅读。有了丰富的素材和词汇,学生的笔下定会生出许多鲜花。
(3)“不动笔墨不读书”
单读是不够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给学生方法,授之以渔,才能让他们受用终生。针对学生阅读课外书、阅读网上信息,大多是“用眼睛”去阅读而印象不深刻的情况,我就要求学生把书中的人物或情节概括地写下来,对好词佳句、优美段落,特别是古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之类的语言精华,应要求学生反复记诵、灵活运用。引导学生读、背、记、理解有机的结合,要求学生用心读不局限于作文书,应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这样的阅读积累,足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为他们妙笔生奇花、佳作放异彩奠定坚实基础。
三、“海阔天空任自由”
说话是一种表达,作文也是一种表达,作文就是说话,无非是在纸上说话。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我以为日记是最好的手段,因为这种习作形式没有教师命题的制约,没有规定范围的局限,没有统一格式的拘泥不,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而实践中,学生往往苦于没有材料而唉声叹气。日子似乎就是这样过着,好像没有什么变化,毕竟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每天都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怎样让日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呢?我让学生备了一个小册子,每晚梳理一下今天所经历的事情,把这些事罗列出来 。然后,比较这些事情,将你认为有意思的或印象深刻的给它们做上记号,这就是写作的材料。经过一阶段时间的记录后,学生都感受到了生活看似平淡,但在不变中却蕴藏着许多的变化。每天面对同一个人,同样的情景,你的心情不同,你的看法也会产生变化。于是学生记下了一篇篇心得体会:油然而生的快乐,抑制不助的兴奋;别具慧眼的见解,刨根问底的质疑;风采迥异的老师,性格不同的同学,色彩缤纷的班级……日积月累,便占有丰富的写作材料。这种流水帐的记录法,促使了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在平凡的小事中发现不平凡。老舍先生也曾说:“你要仔细观察身边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征,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纪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文字的表达能力。……要天天记,养成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中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样的积累,就写不出丰富。”可见,积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平时生活中听别人说、看电视、参加活动、外出游玩……吸收到好的素材也应及时记录下来。只要学生做有心人,那么作文的材料肯定会让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林区教学《林区教学》
《林区教学》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091/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语文园地、...
中国药学《中国药学》
《中国药学》杂志,于195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162/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临床药学、...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2008年,是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期刊。主要栏目有:技术研究与应用、高职教育教学研究、恋爱与婚姻、经济管理、传...
国际税收《国际税收》
《国际税收》杂志,月刊,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国际税务总局主管,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中国税务杂志社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杂志,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5-1191/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青海大学学报《青海大学学报》
《青海大学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青海大学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