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忌粗俗不雅:民间通常以为涉及到性行为及性器官的词语是一种亵渎词语,在生活中,对于一些不雅的污秽事物汉民族往往代之以委婉的说法。关于排泄和性的委婉表达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类,如茅坑,古人常用“五谷轮回之所”来代替。至于今天人们除流汗以外的生理排泄,在很多场合人们都很注重使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如“去化装间”、“去洗手间”、“方便一下”等。在不得不说到性器官时,要用那个、下部等来代替。说到性行为时,也要用办事、房事、同床、夫妻生活、男女关系、偷鸡摸狗、寻花问柳、云雨、合欢、交媾等词语来代替。
4守财和讳穷:俗谚云“要钱不要命”,可见财富几乎与生命有同等的重要。人间最不幸的莫过于家破人亡,家破就是丧失财产。人们小心谨慎地守护财富,有关“破财”的词语禁忌也由此产生了。例如,过去许多地方在春节期间都有卖财神的小贩走街串巷,上门推销。卖财神不能说卖,而要说“送”,买财神也不能说买,要说“请”,否则就是不恭,得不到财神的保佑;如果不想买也绝不能说“不要”,只能说“已经有了”,否则就得罪了财神,会破财。河南一带做饭时,忌讳说出“少、没、光、不够、完了”等词语,认为说了这些不吉利的字眼就真的会出现缺粮少食的后果。四川一带过去忌讳说“舌”字,因为“舌”谐音“折本”、“折财”的“折”,因此把“猪舌头”叫做“猪招财”、“牛舌头”叫做“牛招财”。在各地这一类有关财运衰败的语言禁忌很多,其特点是不仅仅停留在对禁忌词语的回避上,而且还要变凶为吉,通过对词语的灵活运用获得一个吉祥的效果。
上述种种语言禁忌是人们语言迷信的社会化表现,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伴随着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在人类历史上,由于人类对于自然力的不可控制,由于人类对于危害自身生命、生活的种种外力的恐惧,人类总是寄希望于某种超自然的神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趋吉避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迷信观念、仪式和手段,在心理上形成了影响人类精神生活的某种力量,这种心理使人们将自己生活中的顺逆、吉凶、祸福、忧乐、生死等寄托于某种想象中的超人的力量并且愿意信仰、依靠这种力量。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符号,但是从语言产生开始,人们不了解语言的符号特征的性质,误将语言中的词与其所代表的事物等同起来。由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些事物会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人们很难认识到这些祸福与代表这些祸福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将它们区分开来。人们不自觉地将语言中的词语与其所代表的事物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语言比那些真实的事物具有更大的魔力,因此语言自然而然地成了吉凶祸福的代表。
总之,语言禁忌是建立在语言神秘感、语言魔力信仰基础上的,设若人们只把语言看作是一种交际的工具,是一切事物的外壳形式,是人们自己创造、主宰的一套符号系统的话,那么语言的神秘感便会马上消失,语言的魔力信仰也再没什么可怕的了,而语言方面的禁忌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淡漠乃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 陈原 ,社会语言学[M[,学林出版社,1983
- 任骋, 中国民间禁忌[M[,作家出版社,1991
- 王德春等,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