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歌唱活动是心理活动带动生理活动实现的。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告诉学生“你一定能唱好”,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要加以肯定,让学生有“我要唱”的心理状态,这样学生的进步就会很快。
教材的选用应从学生演唱的可能性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出发,以古今中外的艺术歌曲和优秀的民歌为主,并参照中学音乐课本的内容,确定选用教材,并切实保证教材有其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普遍的审美价值。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掌握。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应选择音域不宽、旋律平稳、字句简单的曲目,易于把初学的方法运用到歌曲中,把概念和理论的知识与实际演唱相结合。对于有一定程度的学生来说,可选用音域稍宽些、难度小、效果好的曲目,但不能一味的追求高难度曲目,盲目拔高,从而导致学生力不从心,望而生畏,形成一些不应有的毛病。
在选材时,尽量选一些有音乐形象和思想内容健康向上的声乐作品,帮助学生掌握对作品的处理和表现,找出歌曲主要情绪和情感变化的层次,唱出作品的表情符号,歌唱中合理地运用气息和力量,声情并茂的演唱作品。同时,还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了解和学习中外优秀民歌,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同时,还要注意声乐教材的不断更新,关注中学、中师音乐教材,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以适应基础音乐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婉. 《高师声乐教学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一版。
[2] 杨立岗. 《声乐教学法》[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3] 于学友 《高师音乐教学中的能力教育》[J],音乐生活,1999,(5);3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