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差异性特征:由于口传心授,没有版本,在一代接一代的传授中必然形成了腔体和唱本的差异,因此,同是一个腔调、唱者不同、唱法有异;同是一个腔调、唱词不同、唱法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唱腔、同一段唱词、地域不同、唱法也不尽相同,随意性强。只要“求大同、存小异”是完全行得通的。正是这种允许差异性的存在,方便了百姓,丰富了创作,形成了不同的流派。通渭小曲的腔调是唱念的统一,据民间艺人口碑相传,随着情感的起伏而变化,很讲究抑、扬、顿、挫,以表达不同行当的声腔和韵味,唱腔因每个人不同声嗓的高低,地域审美情趣的区别、地方方言语音的差异,而对腔调旋律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区别,“十唱九不同”,一个地域与另一个地域在声腔各自音区用音习惯和繁简上有较大差异,而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属同一曲调,在唱法上却有多种风格。下举银钮丝前两句为例:
平襄银钮丝:

马营银钮丝;

陇阳、寺子银钮丝:

由于小曲由一人承担各行当的声腔,如果没有一个好声嗓,在一出曲目中就很难分清生、丑、净、旦的声腔区别。所以对小曲演员的声嗓要求是很高的。
6、调式、调性:通渭小曲属于我国民族七声徵调式。在七声徵调式清乐音乐体系中,主音“5”与属音、下属音之间分别构成了纯五,纯四度音程关系,加上“清角4”和“变宫7”的不稳定性,尖锐的倾向性,增强了I、VI、V级音的稳定效果,小曲曲调分花音、顺音、悲音。花音(欢快曲调)如:采花、莲花调、岗调、东调、紧述等。顺音类曲调如:越调、五更、慢述等。一首曲调的演唱没有死板的固定程式,而根据唱词所表达的内容可欢快、可叙述,也可表现悲伤之情,用一首曲调可以表现不同的剧情和剧中人物的不同情感。如五更:
中速 (一)

这是一种叙述之情的唱法,适合于生旦的情感表达。
较快 (二)

这是一种风趣、欢快的唱法。
慢速 (三)

这是一种抒情悲凉的唱法,用于旦角表白心情。用另一种相反的速度和行腔,给人以悲伤的感染,悲音类的曲调是用来表达凄凉、悲哀的情感,基本上形成了固定唱腔,如滚白、哭五更、大哭调、苦调、老龙哭海等。综上所述,小曲虽属民间小戏,而曲调在表现喜、怒、哀、乐方面比较丰富和完整。
7、曲牌:现已搜集、整理的曲牌音乐有20个。主要以“柳青”、“大红袍”、“满天星”、“金钱”等曲为代表,它主要是用来连接曲调的过渡性音乐片段。在清唱前也用来作为开场白、引子。
8、活动周期:长期以来,每当传统佳节,在通渭农村耍社火是文化活动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而听“小曲”、唱“小曲”更是社火中最主要的内容。人们弹唱小曲,表演秧歌、展示他们的文化技艺、宣泄他们的富足之情。
由于小曲本身的喜庆成分,经过了多年的演变,已不再局限于仅仅是传统节日期间的文化活动内容,更重要的是已发展成为人们每逢大小节日,老人高寿、小孩百岁,甚至是茶余饭后、田间地头、下雪下雨时的精神食粮,喜好小曲的人们总愿意请几个“唱把式”和“弹拉家”美美地乐上一番。
有时几个人拥炉而坐,伴随着通渭罐罐茶特有的清香,边喝边唱;有时几个人在暖烘烘的热炕上,围着炕桌,吃着小菜,饮着烈酒弹唱小曲、曲尽人醉,躺仰待旦。
马营镇更是通渭小曲的摇篮,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五月初五,六月初一等,每逢庙会,小曲表演成了马营人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演唱队之间得以同场竞技的难得机会,互相比试,互相示强,互不服弱,听者看者围而不哄、挤而不乱。其热闹程度,名为小曲,实为大戏,喧宾夺主,实在难得。
(四)传统剧目
“通渭小曲”的演唱脚本内容极为丰富,突出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忠厚、老实善良的百姓本质和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有些也借用神话传说,用浪漫的手法来寄托劳动人民的向往和志向。现以整理成册的剧本有70多本,据不完全考证,有一百多出演唱剧目流传在民间,其内容广泛、趣味性极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泼辣的语言、浓郁的泥土香味、一应寓于其中,深受群众的欢迎。它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结晶,灌注着劳动人民的心血,是一部民间文学作品集。
其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李彦贵卖水》、《伯牙抚琴》、《闹书馆》、《明月楼》、《顶砖》、《全家宝贵》、《杏元和番》、《刺目劝学》、《王祥卧冰》、 《兄妹观灯》、《缅怀好支书——朱正清同志》等70多个剧本。
(五)伴奏乐器
1、弦索: “通渭小曲”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板胡、二胡、笛子、扬琴。这些通称为弦索。
![]()
其中主乐器为三弦,板胡,二胡,笛子。三弦有“平”、“关”、“当”、“越”四种弹法,平弦为 弦,当弦为 弦,关弦为 弦,关弦主要用于哭五更,风落怨,金钱,夜香等凄凉悲哀情感的曲调。为了使三弦演奏方便,将传统的“越”弦定调 的基础上再把老弦升高一个音,成为 。板胡:主要有反调板胡和平调板胡。反调板胡和秦腔板胡相同,发音清亮,是小曲中的领头乐器,定弦为(15)弦。平调为 弦,板壳较大,发音低沉。两个板胡同时可进行演奏,效果会更好。二胡、笛子:二胡和笛子是伴奏中的辅助乐器,定弦均为 。笛子筒音为5,定调为F调或E调。
2、击乐:击乐用四片瓦和磬碗两种。
四片瓦:两手分执,一拍二敲和一板四敲混合使用,右手敲前半拍,左手敲后半拍,有时一手连敲,有如“滚锤”的效果。
磬碗:一拍一敲,起着掌握节奏的作用,
《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生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说:“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这些说法都触及到了音乐的实质。如果说,状物和叙事不是音乐的强项,那么揭示情感和心灵则是它的特长。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强大的感情冲击力,使人如痴如醉,心潮起伏。2006年“通渭小曲”批准为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空前繁荣的今天,我相信“通渭小曲”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之林的一棵栋梁。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