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从关注一个族群的命运入手,揭示客家人特有的精神气质,进而揭示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
客家人勇敢坚定,从来不在命运的巨大力量面前逆来顺受,虽然命运逼迫他们千年漂泊,他们从来不在命运面前低下自己的头,而且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支撑着他们的精神是什么呢?作为古老的中原移民的后代,客家是一个分布极广的民系,千百年来,他们不断地迁徙,不断地诠释他们处处为客处处家的宿命。相对于永恒的时空,人永远是过客。而人类之所以在茫茫众生中传承我们的文明和精神,恰恰就是那种特殊的精神,一种支撑着他们超越永恒时空的精神气质。一个永远走在路上的民族,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支撑才能度过漫漫迁徙之路呢?这正是何葆国想通过这部小说告诉读者的。小说把这种精神诠释为一种“硬颈”精神,他借助巫黄张三家人的命运揭示了客家人在面对苦难之时的执着和不屈服来诠释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顽强地与命运搏斗,以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与命运抗争。他们顽强地生存着,在异乡的土地上默默地传承着属于客家的族群文化,在他们身上,我们读出了勇敢坚强,我们读出了坚韧执着,这就是客家的精神气质。
关注一个族群的命运入手,揭示客家人特有的精神气质,进而揭示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小说塑造巫家和张家的后一代,尽管在网络和西方文明熏陶下成长,通过客家祖地的寻访,却从爷爷的命运和执着里回归了客家文化,从叛逆的一代回归到民族精神中。他们尽管也会是终身漂泊的一代,精神却与他们的父辈一脉相承。客家的精神气质就是这样代代相传,他们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民族内在的精神品质。
三
对个人命运的展示与民俗风情的融汇。对风俗的描写,对客家风俗文化内涵的挖掘,赋予其神秘而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与之同人物形象的刻画结合,使作品具有了厚重的民俗文化背景。这是何葆国作品最具特色的方面。
作为中原汉族的移民,客家文化意识主导和特征是儒家的人文精神,其主要内涵是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仁信礼智等儒家的纲常伦理。客家为人处世的道德价值观就是这样一种倾注了儒家文化理念的原则。巫永咸重名节、薄功利,重孝悌。他打心眼里喜欢杰仪,却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眼看着自己最喜欢的女子成为了痛苦的等郎妹。他明知道永祺不会喜欢杰心,却要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安排了两人的婚事,导致永祺逃婚。他待人谦和有礼,厚道守诺,即使在逃亡途中,也不忘带上给老丈人报信的贺礼。
小说在描写人物命运,表现时代风云际会当中,全方位地展示客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年节习俗。无论是衣食住行,婚丧喜庆,还是岁时节庆,客家均有一套独特的习俗。看何葆国的小说,似乎就是在欣赏一幅民俗长卷。端午节挂葛藤,请客人洗澡,做酒酿的方法,夏坊的七圣傩面出巡,还有客家独特的多神崇拜,富于巫术色彩的养蛊传说,请扁担神,这些活在民间的民俗文化,何葆国一一道来,让读者得以窥见客家独特的民俗文化与风情。
风俗是时代的镜子,客家千年的漂泊,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固守客家的文化意识,这应该归功于他们对这些民俗风习的固守。民俗就是客家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一种潜隐不露的社会规范,可以从精神层面规范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土楼》中,何葆国选择了客家民居的视角来展示客家文化,客家人喜欢聚族而居,这源于汉魏六朝的北方大家族制度,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需要合力抵抗外来侵犯。土楼为代表的圆楼,将整个家族聚集在一层层同心圆状的房子里,整个土楼只有一个出口,易守难攻,是半军事化的建筑,这样的民居记录了他们漂泊的艰难困苦。一个民系的苦难历史,浓缩于这样的圆楼建筑中。何葆国选择了这样一个视角,正是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切入民族历史的尝试。
从《土楼》到《石壁苍茫》里,何葆国把眼光聚焦到客家民俗所蕴含的客家文化精神内涵。全方位地展示客家文化的方方面面。他注重对客家民俗文化的挖掘,使客家丰厚的文化积淀成了他创作的土壤,作品因此具有了厚重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何葆国的创作之根。他以其不倦的对客家文化的坚守,成为了客家文化的守望者。
参考资料
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台北:古亭书屋,1975
何葆国 《土楼》 花城出版社 2005 8
何葆国 《石壁苍茫》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 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