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秋千游戏与深闺女性
秋千游戏与深闺女性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魏红星 焦小云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秋千游戏;深闺女性;秋千情结;具体表现;主要原因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在历代诗人的笔下,秋千总是和女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秋千就如同花一样,也成为了女性的代名词。在男人的眼中或心里,秋千的出现,总能勾引出一段美丽而痛苦的回忆,或是引发出他们极其丰富的联想或感慨。宋代吴文英的《风入松》:“……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词的下阕写词人对其心爱女子的等待和思念。在苦苦的等待中词人看到了那架被黄蜂围绕的秋千,勾起了他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我们可以想象,这必然是一段极其甜蜜、极其温馨的回忆:清纯少女快乐地荡着秋千,欢声笑语响彻整个院落。而词人则微笑着,欣赏着自己心爱的女孩儿在秋千上翩然飞舞,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幸福洋溢在他的脸上。然而回到现实,面对的依然只是一架孤零零的秋千,令诗人感到无比的惆怅。“纤手香凝”恰似一段优美的余韵,女子荡秋千时的娇柔与可爱也似乎浮现在我们眼前。宋代张先的《青门引·春思》:“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吹酒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词人的高妙之处在于,只用了一个“秋千影”。这被明月送过来的邻院的秋千的影子,令词人忆起了荡秋千的伊人影。可以想象,词人在昔日一定十分关注这位荡秋千的伊人了。或许他们还曾在秋千荡起之时眉目传过情吧!而如今在这个寂寥的月夜里,词人情怀依旧,但却只有这架孤零零的秋千影与词人做伴了。于是更加触动了词人的离怀春愁。宋代陆游的《满江红》:“杨柳院,秋千陌,无限事,成虚掷。”一段美好而痛苦的回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杨柳依依的深深庭院,再也寻不到往日荡秋千的佳人了。这是陆游思念先妻唐婉儿所作。昔日夫妻的恩恩爱爱尽在“杨柳院,秋千陌”六字中了。

  唐朝韩偓的《闺怨》:“时光潜去暗凄凉,懒对菱花晕晓妆。初坼秋千人寂寞,后园青草任它长。”一位容颜渐逝的闺中少妇,在傍晚时分,无心于重新画好自己早已淡去的早妆,只能慨叹着时光的无情,无可奈何之中,大概只有打秋千才能排遣闺中的寂寞无聊吧?宋代柳永的《斗白花》:“ 远恨绵绵,淑景迟迟难度。年少敷粉,依前醉眠何处。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词中写了一位少妇因情人远别,心情百无聊赖之至,在乱红成阵的寂寞庭院里,一个人无聊的打着秋千。据说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也非常喜欢荡秋千之类的闺房雅戏。她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8]这位少女,平日连生人都很少见过,所以“见有人来”、“和羞走”之后还会非常好奇的“倚门回首”。那么伴着她度过如此漫长的寂寞岁月的除了秋千,还会有什么呢?李清照的一首写寒食节风俗景色和其闺中生活的词《浣溪纱》中还有这样的句子:“黄昏疏雨湿秋千”。宋代另一位杰出女词人朱淑真的《生查子》中也有“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可见她们平日都是以荡秋千为娱乐的。元代李致远的《晚春》:“杨柳深深小院…… 才社日停针线,又寒食戏秋千。一春幽恨远。”写深闺中的少女在寒食节前夕停止了手中的针线活计,尽情的打秋千以排解春恨之愁。这首词表面上写晚春女子们的闲暇与娱乐,但末一句却揭示了欢娱与闲暇中充满了无尽的空虚与寂寞,这才是闺中生活的实质。明代陈霆的《清平乐·春寒》:“芳辰能几。一半归风雨。冷落秋千深院宇。双燕归来无语。……”这首词进一步展现女子深闺生活的烦闷。在前面的诗词中她们尚能打秋千以排解寂寞,而在这首词里的女人却是无绪到了连秋千也不想打的地步。被鲁迅誉为最有名的世情书《金瓶梅》中也写到了西门庆的众妻妾们用荡秋千来解春困:“话说灯节已过,又早清明将至。先是吴月娘花园中,扎了一架秋千。这日见西门庆不在家,闲中率众姊妹游戏,以消春困。”[9]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小说中,几乎每个女人的深闺庭院里都有一架秋千:宋代晏几道的《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幕,彩笔闲来题绣户。”宋代赵令峙的《感皇恩》:“楼上风和玉露迟。秋千庭院静、白花飞。”宋代苏轼的《春宵》:“歌馆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元代张可久的《春情》:“秋千院,拜扫天。柳阴中躲莺藏燕。”元代白仁甫的《春》:“春山暖日和风,栏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明代杨慎的《淤中好·元宵后独酌》:“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剪剪风。”就连莺啼燕妒、繁花如簇的大观园里也有一架秋千(第六十三回)。深深庭院里的小小秋千和锁在深闺中的女子一起,共同构成了一道动人的风景线,给人们尤其是给男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空间上的遐想。

  (二)荡秋千是深闺女性放松身心的方式

  女人站在秋千上,才真正回归为人,才与现实有了距离。她们用身体触摸风,触摸云,触摸无垠的天空,于是发现了生命中最原始的秘密。秋千是深闺女性做梦的地方,当秋千将这些少女托起时,她们便由矜持羞涩变成风情万种、美若天仙了。在秋千飞起的那一刹那间,她们抛却了人世间一切的苦闷与烦恼,发出最爽朗、最无畏的笑声。她们在秋千上忘忧,在秋千上放纵情感,张扬生命之尊,其实是对旧有的超越和背叛,是对冲破深闺牢笼束缚的一种尝试。宋代僧惠洪的《秋千》:“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花皮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神仙。”彩色的秋千架飘向高空一端,妙龄佳人春天戏耍在小楼前。摇曳猩红的裙子倏忽掠过地面,摆动的彩绳又立刻把她们送上蓝天。汗珠像杏花瓣一样,雨点般飘落在秋千的踏板上,彩绳像轻烟缭绕于翠绿的杨柳间,载着美丽少女悠然来去。当她从容地下了秋千,潇洒的站在花阴下时,又好似月里的嫦娥降到了人间。多么美的一幅画面!

  秋千让女人找到了快乐和自信,女人把秋千荡出了最美妙的音符。前面我们说过明代最有名的世情小说《金瓶梅》里也写到了西门庆的众妻妾们打秋千的细节,其中以宋惠莲的描写最为精彩:“这惠莲手挽彩绳,身子站的直屡屡的,脚站定下边画板,也不用人推送,那秋千飞在半天云里,然后忽的飞将下来,端的却是飞仙一般,甚可人爱。月娘看见,对玉楼、李瓶儿说:‘你看媳妇子,她倒会打。’”[10]这是作者对宋惠莲做的第一次浓墨重彩的刻画,为了极大的突出这一女子的美,作者选择了让她荡秋千的情节。那在空中飞上飞下的彩色秋千,让这个女子展现出了她最灿烂的美丽。同时,这也是宋惠莲对自己的屈辱命运所做的一次抗争,是一次挑战和背叛。她在用荡秋千向别人证明:她有足够的美丽与聪明,她并不比那些所谓的主子们差。秋千托起了她生命的尊严,正是这种生命至尊的张扬才让她显得如此的美丽动人。唐代刘禹锡的《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中第十六首写到小姑娘荡秋千:“双鬟梳顶髻,两面绣群花,秋千争次第,牵拽彩绳斜。”明代陈霆的《兰陵王·武冈春情》:“谁家儿女闹,竞院落千秋,彩绳飞凫。”都是描写了一群童性未泯的女孩子快乐的挣抢着打秋千,一派天真可爱。就是这样,飞上飞下的秋千把女人带入了她们最精彩的境界,这里没有人世间的纷杂与烦恼,只有属于她们自己的美丽与快乐。她们尽情的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享受着她们美好而短暂的春天。她们的从容与自信,她们的天真与可爱,使她们成为了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档案天地《档案天地》
《档案天地》杂志,于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184/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兰台秘光、...
中国粉体工业《中国粉体工业》
《中国粉体工业》杂志创刊于2004年,由中国粉体网主办,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委员会、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矿物加工利用技术专委会以及北京粉体技术协会联合协办...
现代兵器《现代兵器》
《现代兵器》杂志,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761/TJ,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兵器博览、...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杂志(月刊),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于196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369/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论...
上海汽车《上海汽车》
《上海汽车》杂志,于197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684/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技术经济、...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