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观•心象 ——绘画中的观看
观•心象 ——绘画中的观看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观看 心象 自然 画面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面对自然和现实世界,观看成为绘画的必然,它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观看的方式。绘画是一种看的方法,是一种以视觉理解世界的方式。面对自然与其说看到了景中的事物,不如说绘画是依据它或借助它来看。将外界的现实世界与画家的内心世界相互融汇、渗透、影响。在内心中形成全新的心象,反射着自己,选择着能够表露自己的物象与形式。心物相随,心有所感,画家必须把它客观化,形成实在的存在,形成展现心象的画面形式。
关键词:观看 心象 自然 画面
 
面对自然和现实世界,观看成为绘画的必然。在观看中,自然万象流变不拘,不断触动我们的内心,影响我们的情感;但观看毕竟是人的一种行为,会受到人的控制和影响,人的认知、心性和情感等等都会反过来指导观看。“塞尚认为:‘绘画是一种以视觉理解世界的方式。’贾克梅蒂也说过:‘绘画只是一种看的方法’[1]”。画面是对画家观看的表达与展现,内容与形式也是依据观看进行的再创造。面对自然,作为画者我们如何去看?看什么?成为绘画的首要问题。

绘画的观看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观看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观看是向我们提供在现实世界生存信息,我们对所见到的事物习以为常,与它的关系完全是功能性的。作为绘画的观看几乎与这种观看方式相反,面对自然与现实世界眼睛成为一个窗子,用心去观看、去体味、去感悟、去交流。物象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介入到视觉中。通过观看,一个新的世界在画家面前展开,自然已不是日常观看中的自然,树木也非原来传递的信息。在这里,画家眼前看到的是形状、颜色、物象间的组合结构以及触发神经与心灵的生命精神。
面对物象,看成为绘画的关键。我们知道,艺术关涉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的传达。艺术之所以区别于知识和其他人类活动的门类,是因为它传达不可言说的东西,是关于“不可言喻之物的无声的体验”。观察方式的不断探寻和拓展,使艺术家获得了新的视觉体验,因而出现了许许多多新的视觉图式。而我们的描绘也不仅仅是告诉观者看到的是什么,不是对现实物象的简单抄袭,而是对本我与真实的不断诠释和解读。尝试抹去主观的视觉经验和意识成见,完全依靠本质的直觉去观察物像,或者说是用眼睛去思考问题。波特莱尔说过:“天才不过是童心复活……艺术家的宗旨就是寻找出一种最接近自然的视觉的形象来,这过程其实就是回归儿童期的过程,是回归到世界还处于混沌状态的过程[2]。” 孜孜不倦地实践着用本质的直觉去思考问题,把自我完全融入于物像之中,用主体的心灵去聆听物象的心声。面对空白的画布,眼睛巡视着自然,让心在其中行走,去感知、去交流。以真诚去感悟,在对语中流变,认识真实的本我,寻求表现真我的切合点。正所谓“道法自然”,我们选择与自然对视,让画面在对视自然的过程中寻求合乎自身生命精神的载体。

观东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无不观物取象,源于自然。受儒、道思想浸淫,中国传统思想“道法自然”,形成天人合一哲学观,成为中国绘画审美的总体精神。西方传统思想及思维方式是理性的。绘画以科学为基础,“象”是物理感受和科学认识,依靠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等科学成果指导绘画。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看,绘画都离不开眼睛,是建立在观看的基础上的。看只是一种行为,他没有什么特别,但是观看的方式和意向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在成长的过程中文化、思想在混杂中根植于头脑,审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会影响观看的方式和意向。
自然无穷,一切自然对象都是流转不拘的生命形态。它们是视觉的源泉,为绘画提供了参照,提供了创造的基础。观物取象,只有在看的过程中才能找到所需之象,只有经过心的酿造才能形成画面之象。看,似乎非常简单,但却不是一种单纯的行为,它与作者的修养、思想、审美以及画面的风格、形式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种复杂的具有综合性的行为。自然之象进入艺术家的审美世界时,它就从现实的空间中超脱出来,形成画面中美的对象。自然万象变化不定,用心与其对语,没有在它所在之处将视线固定,目光游移不定,不固着于某物,用心去畅游、去体味;作为观看的回应画家以某种方式被物象吸引,探索如何将吸引他的东西转换到画面上,他为这些感受和体味去寻求并创造画面。在这个过程中,眼睛看见了现实世界,看见了现实世界要成为绘画所缺乏的东西,看见了绘画要成为统一、协调的画面所缺乏的东西;在画面上看见了自己所需要的形式和表现的方式,看见了自然中不存在的具有生命了的线条,在调色板上看见了画面所期待的颜色。
面对自然与其说看到了景中的事物,不如说依据它或借助它来看。在观看中,心情会受到景象的影响,而内心世界对观看的影响在绘画中则显得更为重要。自然的现实世界是外在的客观之象,而内心的情性、心境等等则是代表了画家的本性,它必然会指导着观看的内容与方式,寻找着和改造着眼中之象。

“艺术家拥抱整个大自然于他的视象之内,乃是为了显示它自己的情感[3]。”绘画的本质不仅体现我们的外在感知,更主要的是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所谓“有感而发”便是指内心表现欲望的需要,内心深处的本我需要一吐为快。面对自然,让灵魂游荡其中,心有所感,则源于物而宰于心,形于臂而达于手。心物相映,相互关照,以物象观看本我的内心,用真心去观看自然的物象,在观看的过程中将内心显现,扑捉内心所感之物成于画面。发于心便是画面对作者的要求。
绘画最终要把眼中之象、心中之象描绘成画面之象。面对画面,首先要明确我们所描绘的是“画”,而非是图录式的照抄现实。在现实之象与画面之象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能够将心与画面融汇到一起,而受到各种经验与规律的影响:如色彩的冷暖对比规律;比例的大小规律;造型与体积的规律;远、近的空间规律;颜料肌理的运用规律;夸张与变形的规律等等。这些经验和规律在长期的绘画实践和学习中演化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使绘画在表现过程中陷入这些经验表达的技术问题之中,而对这些技术问题解决的越好,则越容易被其束缚,不能自拔。绘画是心性的写照,面对不同的现实世界和流变的自然生命体会有不同的感悟,要时刻提醒自己用自己的眼观和心性体察对象。现实的客观总是随着时间的流变而不断的发生变化,在流变中心性的感悟亦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激发画家不断的去发现和追寻,寻找适合心性表达和画面需要的形式、手法和语言。用最直观、最朴素的手法去表现对象,“无法之法”才是画面之象处理的最高境界,在不受拘泥与束缚的自由状态下,将心性直露,不断的创造着真实的画面语言。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5-1335/J,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与发酵工业》
《食品与发酵工业》(月刊)1970年创刊,是全国众多食品刊物中由国家一级学会创办的、代表我国现代食品与发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纯学术期刊,刊载内容主要有:食品与发酵...
汉语佛学评论《汉语佛学评论》
《汉语佛学评论》(年刊)创刊于2009,是广州中山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会聚海内外中青年佛教学人中志同道合者,以拓深或扩展汉语佛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范围为宗旨,建立起的汉语...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2-1100/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微...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杂志,于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585/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当代手工艺《当代手工艺》
《当代手工艺》(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由北京美陶源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