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功能相通
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在功能上是相通的。美术教育的内容分为美术知识教育、美术创造教育、美术欣赏教育三方面,其功能是培养和发展人的美术理论修养、美术创作能力与美术欣赏能力,造就欣赏美的人与创造美的人,这些也都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区别 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确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并不等于说,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可以混同,美术教育可以取代审美教育。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任何相互混同或相互取代的做法都会损害它们的发展。
1、二者在范围上的区别
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二者的范围不同。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中心,并且围绕美术而展开的教育,它不能离开美术。一旦它离开了美术,就不能称之为美术教育。而审美教育是指在一切审美活动中所进行的教育,它包括以美术作为审美对象所展开的教育,但它又不限于美术,它还包括社会美、自然美与科技美的教育,更要包括审美知识与审美心理的教育。通过审美知识教育,我们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美术家和美学家们,他们是如何看待事物的美丑、崇高、荒诞的,又是如何去深入地阐释或表现生活中的各种美的事物,揭示出它们对人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促进人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通过审美心理教育,使我们能够了解各种审美心理流派,探索人类审美心理的奥秘,以便积极主动地进入审美活动,使我们成为能够具有审美修养与审美能力的人。因此,美术教育只是构成审美教育的一个方面,它只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部分,尽管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却不能取代整体。
2、二者在内容上的区别
由于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在范围上有广狭之分,这就决定它们在内容上的区别。美术教育的三个方面的内容都属于审美教育的内容,然而审美教育的内容却并不限于此,它还包括社会美、自然美、科技美的教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不仅使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也越来越具有审美的性质。它不仅成为当代人类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对整个审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科技美应成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人自身的美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学中,一般把人的美分为内在美与外在美两方面。由于当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服饰打扮已日趋重要,服饰美在人的美的问题中也变得非常突出。因此,我们把人的美分成人体美、服饰美和人格美三方面,人的美就是这三者的辨证统一。显然,审美教育的内容要比美术教育的内容丰富得多。
3、二者在形式与方法上的区别
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在形式与方法上也有很大区别。美术教育必须依赖美术来进行,尽管美术的门类较多,但与审美教育比较而言,就显得方法单一、形式有限了。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美术创作与美术欣赏来进行,而审美教育既可通过美术创作与美术欣赏来进行,又可通过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步入科学技术领域来进行。自然是孕育人类并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人类成长的母亲。人类在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脉动中,感受到惬意、宁静和温馨。无论是芳草萋萋,杨柳依依,还是疾雷闪电、狂风暴雨,自然界总以自己变幻莫测的美,使人心驰神往、流连往返。因此,自然美在审美教育中是极重要的一环。人与自然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人在逆境中有悲哀与苦难,有辛酸与痛苦,但在大自然中可以得到尉籍,得到奋发的力量。大自然以无私、博大的心胸,融化了人类的怨恨和猜疑,温暖了每一个热爱自然美的人的心,让人在恬静中消除疲劳,得到休息,激发人去改造环境,去获得创造美的世界的无穷力量。这样,审美教育的方法就比美术教育的方法丰富多样,其形式也更加广泛。
今天,美学越来越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走向生活,所谓现实生活的审美化或称为审美的生活化正在向我们走来。自然美正在进入人的日常生活,自然美不仅作为人的居住环境而存在,它变成一种环境美,生态美,更重要的是大众也在向往大自然,要到名山大川、郊外旷野,甚至沙漠、冰山、森林去亲身体验山水。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在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城市建筑、公园、游乐园、街道商店,甚至最讲功利的商业、商店橱窗、广告、琳琅满目的商品都在以美的形式向我们发出感性的光辉。电台、电视、互联网把各种信息传播到公共领域及私人空间,似乎让人在美的世界中畅游。
总之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但无论它如何重要,也不能取代审美教育。如果要回答美术教育是否是审美教育的问题,认为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只是答对了一半;如果认为美术教育不是审美教育的,恐怕也只是答对了一半。或许应这样回答这一问题,美术教育既是又不是审美教育。说它是,是因为美术教育确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美术教育又不是审美教育的全部,审美教育在范围、内容、方法与形式等方面,比美术教育更为丰富也更为多样。因而,美术教育就是美术教育,审美教育就是审美教育,二者是有密切关联的两回事。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去重视美术教育,因为美术教育毕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也毫无疑问地可以从美术教育人手,去进行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理论部. 美学与美育 [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笠原仲二著.杨若薇译.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6】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7】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实用美学.[M]江苏. 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