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反抗的赴死的心灵自主,绽放了绚烂的爱情玫瑰 再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有必要给悲剧重新定义:悲剧就是对人类存在状态的一种悖论阐释,以唤起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存精神。死亡与存在,幸福与灾难,爱与仇恨,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生存状况。
当罗密欧与朱丽叶偶然相遇而一见钟情时,他们弃家族意识而不顾,秘密成婚。他们不仅要彼此面对对方家族的仇恨意识,还要面对本家族的封建家族意识,然而,爱情的力量足以使他们面对一切。
“你们因为要替她解除烦恼,把她许婚给帕里斯伯爵,还要强迫她嫁给他,她就跑来见我,神色慌张地要我替她想个办法避免这第二次的结婚,否则她要在我的寺院里自杀。”
劳伦斯的话揭示了朱丽叶赴死的心境决非刹那间的勇气,而是人内在的一种牺牲品质。
“啊,好刀子!(攫住罗密欧的匕首)这就是你的鞘子;(以匕首自刺)你插了进去,让我死了吧。(扑在罗密欧身上死去。)”
当真的面对死亡时,朱丽叶的毫不迟疑验证了她敢于赴死的精神品质。
“这封信证实了这个神父的话,讲起他们恋爱的经过和她的去世的消息;他还说他从一个穷苦的卖药人手里买到一种毒药,要把它带到墓穴里来准备和朱丽叶长眠在一起。”
信件也证实了罗密欧具有同样的牺牲品质。有人用“冲动”或“急”之类解读罗密欧或者朱丽叶,是误解。即使在“心境非常狂野”的状态下,罗密欧仍不忘用善意的谎言支走仆人以防止他阻止自己追随朱丽叶的决心。
“我所以要跑下这个坟墓里去,一部分的原因是要探望探望我的爱人,可是主要的理由却是要从她的手指上取下一个宝贵的指环,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
而与帕里斯的决斗,则纯属被逼无奈。
“别留在这儿,走吧;好好留着你的活命,以后也可以对人家说,是一个疯子发了慈悲,叫你逃走的。”
而当面对死亡的爱人时,罗密欧的毫不迟疑也同样验证了他敢于赴死的精神品质。
“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饮药)啊!卖药的人果然没有骗我,药性很快地发作了。我就这样在这一吻中死去。(死。)”
罗密欧与朱丽叶所追求的是尼采所谓的“心灵的自主”。为了心灵的自由,他们敢于与命运抗争。他们那种毫不迟疑的赴死的心境,令人荡气回肠。在他们身上真正的体现了崇高的悲剧精神。
什么是悲剧精神?王富仁解释道:“人在这反抗中才表现着自己的独立性,表现着自己的独立意志,表现着自己主体的力量,所以尽管这种反抗是悲剧性的,但这种悲剧性却表现着人的独立意志和独立力量,是人具有自己主体性的明白无误的证明。显而易见,这就是贯穿在悲剧中的悲剧精神。悲剧给人产生悲哀的感觉,但同时给人产生力量的感觉。这种悲哀与力量的混成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悲剧精神。”[7](4)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身上反射出反抗命运、追求心灵自主的耀眼的光芒,这种悲剧精神就体现在他们从违抗家族意愿到为爱情赴死的勇气上。如果屈从命运,悲剧就成了绝对的悲剧。黑格尔在其《美学》里指出:“只存在最艰难的考验,朱丽叶才像一朵玖瑰突然放蕊,每一条皱纹都绽出来,又好象潜伏在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突然源源不断地迸射出来,让我们看到心灵的全部坚强力量。而罗密欧匆忙的决定,急速的决斗,猛然地狠下心,甩开许多美好的事物,冲向朱丽叶的灵魂。”[8](349-350)
有人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玫瑰凋谢了,而我要说,死亡是另一种绽放的形式。那种反抗命运,追求心灵自主,以及敢于赴死的心境可以战胜死亡而成为永恒。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永恒的绽放的绚烂玫瑰,只要一打开书,我们就能嗅到那温馨的花香,听到那动人的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今道友信等 存在主义哲学[M] 崔相录等译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2] 王岳川 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3] 克里希那穆提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M] 叶文可译 群言出版社2004
[4] 何兆武 西方哲学精神[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5]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M] 新世界出版社 2004
[6] 博尔赫斯 虚构集 王永年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7] 刘新生 中国悲剧小说初论[M] 新华出版社 2000
[8] 黑格尔 美学[M] 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6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系统管理学报》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