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祠堂与爱情 ——电视剧《兰花花》的文化内蕴解读
祠堂与爱情 ——电视剧《兰花花》的文化内蕴解读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冯建章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兰花花》祠堂 爱情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剧作借周若怀的亲生儿子赛克之口说出了大家对周氏的观感——“恨不起来”。也借花花之口说出了恨不起来的原由——“一步走错步步错”。恨不起来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我们通过剧作对他有了“了解之同情”。我们对周氏的同情也是对百千年来先祖的灵魂都曾有过的焦灼——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同情,甚至也可能是对鲜活的现实生活的同情和理解——对亲朋、甚至对父祖——毕竟我们还活在这种“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祠堂”文化中。

  剧中四姨娘梦丽内心的焦虑是编剧的刻意之笔,她的焦虑是周若怀内心焦虑的一面镜子。她多次发出“观音菩萨,求求你给我梦丽个娃娃吧,给我安顿个娃娃吧”的呼喊。“安顿”一词形象地表达了她与周氏内心的“不安”。可以说她是祠堂文化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周家“祠堂”最忠实的守护者——她生命的全部几乎就是给周家生个儿子。

  2、祠堂文化对佛教文化的统合

  作为一部在“传统文化热”的时代背景下孕育的一部艺术品,编剧有意无意地表现了陕北民间祠堂文化与传统丛林【3】文化之一佛教文化内在张力及前者对后者的统合性。

  在剧中佛教文化主要表现在“活菩萨”——赶脚户高天远曾这样称呼她——花花身上。她要是活在中国的中古时代,未必不会像宋代的林默娘一样成为陕北黄土高原的“妈祖”。在剧中花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她真实不欺的诚信、楚楚动人的美丽是不言而喻的,就文化性格而言,剧本主要塑造了她善的一面——她用自己超凡的善感动了赛克、给了企图侮辱自己的高天远一条生路、宽恕了万恶不赦的金钱豹……她的善良是非人间的,正如她脱俗的美丽。她的善虽源自佛教,但她的终极语词是“老天爷”,最终的归宿是属于祠堂文化的“婚姻”。也就是说,在她的形象中,如果说佛的影响在于精神境界的维度,那么儒的影响却在灵魂皈依的维度。

  另外,佛教文化也体现在周若怀身上。前面交代过,他具有儒者的身份,但他最终却皈依了佛门。娟子的招婿上门,他“中庸”式——儒家的设计是“养子嗣后,子必己出”——地完成了延续香火的使命。感觉对得起列祖列宗的时候,他才挂念珠、敲木鱼一心向佛。从他的身上典型地可以看出儒家“祠堂”文化对佛教文化的统合性。中古时代“朝堂”文化中就有“完成世俗任务才信教”的规定,如“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清理释道二教,规定,凡僧道,府不得过40人,州30人,县20人,男年非40以上、女非50以上者不得出家”【4】。

  3、祠堂文化对道教文化乃至于江湖【5】文化的统合

  剧中除表现了祠堂文化对佛教文化的统合外,也表现了对道教文化——丛林文化中的另一种——和江湖文化的统合。道教文化在剧作中展现不是太充分,勉强一点说,蔺士殿的“好色”可以算得上是。但他“好色”的前提是完成了“子孙满堂”的祠堂皈依,并最后因两个儿子的非命暴毙而“神经病”。从他身上,可见祠堂对“好色”的统合性。剧中祠堂文化对江湖文化的统合性主要体现在剧中的另一“恶”——金钱豹身上。金钱豹的改邪归正固然有“活菩萨”花花身上“慈悲为怀”的能量,但金钱豹最后与五姨娘私通、逃离周家、结婚生子、彻底弃恶从善,回归的是“祠堂”,而不是丛林中佛教的寺庙,如剧中多次提到的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五台山。

  (二)祠堂文化对现代性爱情的统合

  时代的隔膜使编剧和演员与民国初年的人文环境产生了疏离,剧中多名人物的爱情观多给我们一种时空错乱感,在他们的身上似乎看到的是二十一世纪初的爱情观。但剧中所有的爱情观并没有跳出“祠堂”所画定的框框,如张忠汉、娟子和花花等人的爱情观,都以祠堂为皈依,都体现了传统“家的情怀”。 张忠汉的爱情观 在一个“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的现代性爱情吊诡的常态境遇中,张忠汉对花花的爱让我们感动、流泪——“我喜欢你,将会一直喜欢你到弯了腰白了头没了牙断了气,你另嫁你必须嫁我,要是嫁了第三人,我会杀了那人然后自杀”。有人说“暗恋是最美的爱情”,如此而言,则张氏是最幸福的。他的爱情观是编剧对西方爱情至上观念的诠解。但他的骨子里流淌的是传统的血液。他对花花的爱,有感化花花的潜意识,并且一听说三虎死了,其潜意识总会无意识地暴露出来——不失时机地要求花花嫁给自己、结婚生子。但他又是一个矛盾的圆型人物——在剧中“上帝式”人物宿旅长都不能救三虎时,是他救了他。他对花花的挚爱又是不容置疑的。 娟子的爱情观 娟子受过正规的现代教育。关于爱情,她说的不多,她的爱情观多表现在对花花爱情行动的支持上。她曾对花花说:“就算今后要嫁人也得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可以说是她的爱情宣言,也是她所代表的民国初年一代知识青年的爱情宣言。但娟子追求爱情的结果——招婿上门,就剧情的发展而言,更多为的是满足父亲周若怀的“祠堂”皈依,而非自己对爱情的渴望。招婿、孕子是否也完成了娟子的祠堂皈依,我们不得而知。 花花的爱情观 主人公花花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有受过现代教育,她的爱情观是传统祠堂文化熏染出来的,只是多了一些性爱的原生态而已。她与三虎爱情的社会合法性来自于“娃娃亲”;她具有根深蒂固的贞节观,当宿旅长告诉她三虎已经被枪毙,并被挚友陈光证实时,她“要为三虎顶门立户过日子,要为三虎争脸争气,把日子过得亮亮堂堂”;面对赛克有意让她做女主人的请求,她婉拒说:“我跟我三哥哥一心想成夫妻,想的多苦,苦得我们是有家不能回,有地不能种,苦得人是直不起腰,喘不过气,还是做朋友好,做朋友多轻快,多敞亮,咱咋个就不能做一个天长地久的朋友呢?”若非三虎没死,就剧情和人物的性格而言,花花必定是一个坚守“好女不嫁二夫”贞节观的漂亮寡妇……是传统祠堂文化统合着冯、兰爱情,而非娟子说的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的自由、平等现代式的爱情观。

  剧本用七八个人的爱来衬托冯、兰爱情,显得很俗;剧中丐帮跟着花花到处跑,不遗余力地帮她,容易使人想起印度电影《大蓬车》【6】;冯、兰、金(莉莉)的爱情故事极易使人想起墨西哥电影《叶塞妮亚》【7】;大团圆结尾更是俗不可耐,几乎“神人共愤”——削弱了近百年来民歌《兰花花》所带给人们的悲情期待……故事的结尾交代说男女主人公参加了刘志丹的陕北红军,编剧试图使剧本从“祠堂”文化充溢到“朝堂”文化,试图把剧本从“家”的维度提升到“国”的维度,但因故事中矛盾的消解——三虎和花花得到了用生命换来的爱情;蔺士殿发了疯;周若怀一心向佛——反给人一种十足的画蛇添足之感。幸亏剧本就此打住。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外文研究《外文研究》
《外文研究》杂志,季刊,于201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1-1424/H,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国语言...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1953年,是由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刊《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创办的一份综合性学术期刊。...
中国脑血管病《中国脑血管病》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10-83156791,地址:北京...
世界地质《世界地质》
《世界地质》杂志季刊,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
生态科学《生态科学》
《生态科学》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98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综述与专论、对策...
北京木材工业《北京木材工业》
《北京木材工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