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在改革的过程中很注意对制度的创建和完善。除了以上制度的有效实施外,在实施“无年级高中”后,芬兰又新增设了学生管理和咨询制度,学生顾问制度,学生小组制度,指导员制度,新生辅导员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增设有利地保障了改革有步骤有成效的实施。
5、公共图书馆制度。中央和城乡政府联合投资建立989个公共图书馆(平均5250多人就拥有一个),并建立了全国图书馆网络服务,为所有人免费提供借阅全国图书馆图书的服务。各图书馆还可根据读者的要求,利用全国图书馆网络从其他图书馆借调图书。当地图书馆主动为义务教育学校服务,每周还有流动图书馆免费到农村学校服务。据教育部统计,平均每人每年从图书馆借阅20种图书和音像制品。芬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教育的发达,与完善的图书馆服务网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实践的背景
芬兰的“不分年级高中”的施行在世界上来说,也是破天荒的大胆尝试,比如把固定的3年高中改为2~4的弹性学制,并且把学年分成5~6个学段,每个学段再分5~6个学程;选修课也扩大到35%~40%;传统的一节课45分钟延长到75分钟等,这些改革可以说是都是非常大胆的,但是它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突然实现的,而是有着很长的实践基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芬兰就着手对高中实施体制的改革。70年代芬兰全国基础教育委员会(现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德国考察后引入了“不分年级制”的教学机制。1987年开始在全国多所普通高中进行试验,突出了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化,对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试验了7年以后才于1994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为了巩固和扩大这种教育试验的成果,1999年出台《高中教育法》,规定所有高中都实行“不分年级制”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芬兰对高中阶段从年级制到无年级制的大胆改革,并不是对外国经验的简单移植,而是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管理制度以及历史的传统进行大胆改革与发展的产物,正因如此,芬兰的教育改革才走在了欧洲甚至世界的前头。芬兰教育改革的成功告诉我们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进行不断改革,同时,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一定要考虑其特殊的背景问题,要进行大胆改造使其最大程度上与本国的经济水平、制度背景、历史传统和现实观念相协调,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瑞海:芬兰普通高中教育特色[M],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4期。 卢枫:芬兰基础教育成功原因初探,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3日第5版。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Finland ,http://www.edu.if/info/system/English/valikko.html. Nation Board of Education , The Finnish Educational Model , 2001.12.10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