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的民族唱法在提炼和继承传统歌曲唱法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科学而系统的声乐技能训练和艺术表现手段及发声原理,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正确发声方法,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学化。中国民族唱法是中西声乐艺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中西合璧”的“结晶”产物。实践证明,消化吸收外国技术的能力,也是对本民族声乐技术能力的检验。只有提高研究民族唱法的能力,才能根据需要不断产生“为我所用”的新技法和新唱法。中国民族声乐是我们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声乐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所接受,就必须要有这种创新与变化。民族唱法美声化、美声唱法民族化,是中西文化相互吸收、相互溶合、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是我国声乐教育发展取得的一大成果,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和技巧提高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关键词: 民族唱法 美声唱法 民族声乐 美声化 民族化
.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refinging and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apporach of singing, our Chinese national singing approach absorbed the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training skifully、means of artistic performance and vocal principle with reference to western bel canto.Therrfore,it has had the correct vocal approach of our national charactristics, which makes this approach scientific.Chinese national singing is the “crystal”of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and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 and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of Chinese-western art in vocal music. It is proved that ability to digest and absorb the foreign technology is also a test to the technological ability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Only by enhancing the ability to study of the national vocal approach can we produce new techniques and new styles constantly,which is useful for us.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not only belongs to our nation,but also the world.It’s goal of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 and stepping into the world is to make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cceptable .Hence it has to have this kind of innovations and changes.Bel canto in national singing 、nationalization in bel canto are the result of mutual absorption,mutual union,mutual influence in the Chinese-western culture. It is aslo one of the major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l music education, which makes performance and techniques of our national art of vocal music reached to a higher level.
Key word: National Singing Bel Canto Singing National Vocal Music
Singing in Bel Canto Nationalization
在当前国内歌坛上,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大家公认的正声雅乐。我国民族唱法植根于中国的土壤,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民族唱法遵循了我国传统唱法的呼吸原理和指导原则,讲究气量小巧纤细,抑扬有度,因此发出的声音显得秀丽纤巧,具有明亮的金属质感,正如徐文长在《南词叙录》中所述:“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则行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不自觉。”而美声唱法来源于西洋歌剧,往往用靠后的发声、立体的共鸣与带有浓厚的夸张和修饰的声音控制来表现作品,更具有浓厚的歌唱性和声乐艺术的表现力。我国民族唱法提炼、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戏曲、曲艺、民歌唱法的演唱精华,又大胆吸收和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科学内容,从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正确发声方法。因此,尽管两种唱法具有本质区别,但相互学习借鉴已达成多方面的共识。本文从民族唱法向美声唱法学习的角度进行一番探讨。
一、民族唱法的不足
我国最早的民歌基本上是运用纯真声(民间称大嗓)演唱。这种演唱方式真实自然,使人感到亲切。北方个别地方的民歌如青海的“花儿”在高音区则运用了假嗓(民间称小嗓)演唱,而且很具特色。这种原始的演唱方法声音与语言结合紧密,具有很强的地方风格,普遍带有说唱性,其声音音质明亮、位置靠前,但是这种以小气口,薄嘴唇,发声位置靠前的一贯唱法,由于声音呼吸较浅,气息的控制不得力,共鸣较少,而显得不够柔美圆润,有些歌手近似于干喊直唱,柔韧的声带常遭到损伤,因而演唱生命力多不会太长,有些歌手属于头腔、胸腹腔的共鸣不太科学,由此许多民族民间唱法的歌手形成千人一腔,千歌一味的现象,其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因此,许多歌手不能唱荡气回肠大气的歌曲,一些民族唱法的声乐教授对自己多年来学生的声音和唱法如出一炉也莫衷一是,何去何从也捉摸不定,不能突破声乐教学禁区, 不敢大胆革新, 不能向先进科学的方法去取经,那就永远不会有发展、有创新。 因此,对于民族唱法这颗艺术瑰宝,我们要不断的学习研究,不能满足现状,要不断的发展提高。
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并不是绝对化的
从走过的历史看,建国后两种唱法都曾有过一段徘徊和不景气阶段。人们对美声唱法曾冠之以洋腔洋调、不亲切之称,对民族唱法则感到单薄不丰满。人们对于唱法都不满足。现在随着时代的前进,两种唱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新突破,给观众留下了美好印象。对于民族声乐出现这一新的发展与创新,不少人持有不理解,不赞成和不支持的态度。时代在前进、在发展、在变化,这种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世态的发展也是顺乎世界潮流而向着科学、先进、文明的方向而去的。因此,变与不变是在实践检验中去取舍的,民族唱法美声化是进步还是退化,极待在实践中去争辩和检验,而不是哪位专家、学者或教授说了算的。近年来民族声乐专场决赛,出现了好多用大气口的共鸣,又具有“字正腔圆韵味浓”的演唱。如歌曲《孟姜女》、《兰花花》等,都是很有气派,能尽情尽意的表达歌曲的意境,明显看出她们都有着扎实的美声发声基础,大都能够被听众所领受和理解,并逐渐习惯于这种中西结合的演唱。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是摆对了两种唱法的关系,抛弃了孤军作战的狭隘保守思想,代之以相互理解和学习;改变了我优你劣、你错我对的偏激情绪,代之以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为依存。这也进一步说明两种唱法并不是完全独立的、绝对化的,而是逐渐靠拢,相互吸收、相互糅合的。实践证明,消化吸收外国技术的能力,实际也是对本民族声乐技术能力的检验。只有提高研究民族唱法的能力,才有可能根据需要不断产生“为我所用”的新技法和新唱法。新事物在形成发展中会不断改进与完善,民族唱法美声化应该是一个进步的新生事物,人们的听觉习惯会在变革中适应和完善。因此,民族唱法美声化是一种探索与创新的表现,应该大力支持与赞成!
三、民族唱法美声化的基本策略
民族唱法是以本民族传统的民间唱法为基础的演唱方法。如中国各种民歌、戏曲的唱法,印度民歌的唱法,日本民歌的唱法,早已吸收了一些美声唱法。到底如何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目的,我们的先辈和广大声乐工作者已经做出了长期的、艰苦不懈的探索,也总结出了许多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借鉴了国外科学的声乐方法和经验。近年来,民族唱法大胆地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在保持我国民族风格的原则上,在高音区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解决了民族唱法中高音区的演唱问题。这是民族唱法一个新的突破。民族唱法通过借鉴美声唱法的呼吸法、发声法、共鸣法,充分注意了人声美学中腔体混合的立体共鸣及声音色彩的发挥。使其日趋合理与科学。这种唱法比我国传统的民族唱法音域宽,音色柔和,讲究主位置、深呼吸,形成一种民族新唱法。这种唱法咬字、吐字清晰亲切,声音圆润明亮,有通畅的全腔体感,富于立体效果,风格浓郁感人,声音的功能性和可塑性强。美声唱法的训练方法运用于民族唱法的训练中,使歌唱者的声音效果,艺术效果都不同于传统民族唱法。因此,现在很多歌手通过学习和借鉴它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原理,来丰富自己的演唱。这样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学化,也使民族唱法更加美声化。现代中国民族唱法是“古”、“今”、“中”、“外”各种唱法的“混血儿”,它集聚中国声乐专业的继承、弘扬与发展精神,包括中国本土语言的“传统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是新时代中国民族声乐唱法走向世界的新名字。在对待继承和借鉴问题方面,要以弘扬新中国唱法为主导,追求传统唱法与新兴演唱技巧的灵活演绎,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贯穿于音乐当中,探索“传统”与“创新”的音乐风格。要肯定中国活文化的生命精神之存在,突出自身民族音乐的特点,凸显中国艺术,弘扬“中国唱法”!
《高压电器》
《首都公共卫生》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