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大家利用学过的技法(剪纸、泥塑、绘画等)都表现得不错,能不能想出新的技法来表现“会唱歌的乐器”呢?”问题③适应了学生学习和创造新意识的心理需要。
4.“你发明了几种新的表现方法?能给大家说说吗?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这一问题符合学生的好胜心,并给学生设立了创新的空间,学生叙说了自己的新方法,教师随机点评,指出好的创新方法,值得提倡;有的方法还可以如何改进。一方面给学生的学习以明确的指向,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创新作品,让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以上一连串问号,给学生以探索、思维、创造的可能性,在教师的引领下,使学生沿着“疑问→假说→实验→探索→验证→认识”的顺序去掌握和理解美术技法,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就这样融合在一起,而融合的结果则是学生通过主体、能动的学习,既达到了对技法的懂与会,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又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达到教师对教学的设想,很好地完成了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最终使学生理解并热爱美术。
四、增力评价、品尝快乐
科学的评价对教师来讲,可以为检查教学工作,评定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提供可靠依据;对学生来讲可以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增力评价由口头的形成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组成。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效果,知道完成的作品的优劣,从而找出差距,达到促进努力的目的。而激励性评价则是教师在学生练习时所作的一种肯定性评价。这对保持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增力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形成性评价要及时、准确,在每个学习过程之后都应作简短的评价。激励性评价必须适时并保持较高的频率,并在以后的学习中适时地反复进行,不断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温。
2.要恰当有效。首先要注意评价的指向明确与完整。如肯定评价的同时应适当指出不足之处或努力方向;作业评价时不光只评好坏,更要评价是否有进步,是否构图完美,是否色彩鲜艳,是否墨色有层次,布置起来是否让人喜欢等,这样才能保证美术的主要功能,—社会化功能得以实现。
3.要强调多向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因此在教学中作出相应安排,鼓励学生间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和学生间评价的差异往往更容易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
快乐美术学习的方法还有许多,这里不一一叙述了,总之,只有学生“乐学”了,我们实施的有效教学才能得以实现。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