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运用“超链接”技术 自主型教学软件应简明实用,便于查询、检索、操作和使用。其有效途径之一是运用“超链接”技术,即设计一个用于主窗口上各个子窗口的超链接。当该程序运行时,可显示出供选择的各个超链接,然后用户可以选择进入新窗口。这样一来许多模块就可以“链式”连接起来。简化了输出方式,加快了程序的执行速度,有助于学习者自我学习和自我调整,控制学习进程。
在自主型教学软件中,它强调供学习者的学习环境的建设,运用“超链接”技术就是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资源,进行跨越式的学习。
1.3创设友好界面 计算机是一种人—机交互能力极强的教学媒体,程序界面设计的友好与否对学习者的情绪和态度有很大的影响,界面友好性直接关系到软件使用的第一印象[3]。首先,编程者应为学习者创设一个友好的人—机对话环境,例如,一个提示,一句鼓励的声音,一首动听的音乐,一副优美的画面都能缓解学习者的紧张不安,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机关系;其次,交互界面布局合理,通过开设“窗口”等特技,使呈现的信息条理清楚;最后,通过先进的“导航”策略,引导学习者有选择、有计划、有目的的去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人-机对话系统。
在自主型教学软件中,界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等。教学软件界面的制作一定表现出艺术性和优美性,才能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兴趣,激发学习者内在动力。
1.4可移植性 可移植性是软件的一个重要属性,它表示软件不加改动地从原始的运行环境转移到另一种环境下进行运行的能力。即在不同的机型的计算机上或操作系统上都可以运行且运行结果相同[4]。 在自主型教学软件中,可移植性是必须考虑的要素,因为它要考虑学习者所使用计算机的情况。自主型教学软件的可移植性表现如下:
⑴可安装性 这是软件的一个重要属性,是指在指定的计算机环境条件下,安装该软件的容易程度。因为软件一般以CD光盘的形式发表,用户只有把它安装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后才能进行操作、使用。
⑵适应性 软件的适应性表示软件在不同的计算机环境条件下工作的适应能力,适应性越强,其对运行环境的要求就越低。例如,有的教学软件要求在一些特殊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下才能运行,这就影响了教学软件的使用范围和适应程度。
⑶一致性 指软件在各种计算机硬件环境条件下,其功能、属性能正常发挥的程度,即运行结果相同。
1.5开发效率 这是一项教学软件所特有的评价指标。它是指教学软件开发的成本与该软件在教学上的使用率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说这是教学软件经济性的有形体现。
在自主型教学软件中, 开发成本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开发前的市场调查,这是自主型教学软件所特有的;开发经费,开发时所需要的资金统计;开发周期,开发教学软件的时间长短;开发人员;开发难度。
1.6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Software Reliability,SR)是指一个基于软件的系统或者部件在规定的环境下和时间内,运行而不发生故障的能力。既在给定时间内、特定环境下,软件无错运行的概率。软件可靠性是软件质量特性中最重要的固有特性和关键因素,它反映了用户的质量观点。一般可用下列参数表示:
⑴成熟度 成熟度表示在软件运行中由于错误操作而造成失败的频率,即表示是否考虑到软件更多的输入,并如何处理这些输入。
⑵可恢复性 可恢复性表示软件在失效的情况下重建软件性能及恢复直接受影响数据的能力。
⑶容错性 容错性指在软件出现错误时能维持规定性能的能力。例如,在自主型教学软件中,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做出了错误的输入,教学软件应及时给予提示。
⑷安全性 安全性定义为软件产品防止各种外部的干扰和非法活动等自身的保护能力,它主要是用于保护数据完整。例如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措施以保证重要的信息(如学习者的考试成绩等)不会受到破坏,是否有防盗版的安全措施,是否进行了软件的加密等。
1.7艺术性 教学软件整体设计的艺术性将极大地提高软件的教学效果。其艺术性的内容如下:
⑴整体设计 框面的排列应结构合理;整体设计新颖、美观;色彩明朗、格调统一;画面动、静结合。
⑵屏幕元素 ①图可以用来总结、归纳、比较一些学习要点和难点,如在数学教学中,几何是数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不仅简化了讲解,同时也加深了学习者的印象,使他们学得快、记得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②动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同时可用于机能技巧的训练。如在数学教学软件中,绘制正弦函数图像时,动画是一种形象的直观手段,可取的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动画也可用来培养学习者的复述能力,学习者可通过观察动画,了解事物的变化过程,对其进行描述,可以提高学习者思考能力、抽象能力和应变能力。③颜色和字体对人的视觉影响较大。柔和的颜色可减轻视觉疲劳,鲜艳的色彩可唤起学习者的注意,因此教材的重难点可采用艳丽的色彩进行处理。总之,诸如以上的技术处理不能仅仅用作吸引学习者好奇心或一种点缀,因为其粗制滥造会分散了学习者的注意力。④声音是教学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结构和桥梁的作用。声音的质量直接影响软件的教学效果。它的评定标准为:解说内容应科学、正确、精练;声、画的一致性;音质的艺术性;音量的可调节性;背景音乐的适当性。
2理论方面
2.1教学性 教学性是指软件本身所具有的教学功能和能力。它是学科专家和教学设计专家规划的结果。其本身有一套衡量的标准:
⑴教学设计思想 如教学软件是否体现了正确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和合理的活动设计;是否满足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是否提供了有意义的交互活动;教学过程的安排是否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教学过程是否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特性等。但最终的衡量标准还是要看用户通过学习能否完全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⑵内容的准确性 指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表达(如文字、动画、声音)上的准确程度,如教学信息的表达是否清晰;概念、术语、符号等意义是否明确;是否考虑的学习者特征;是否考虑到内容的关系以及如何呈现才能构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是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⑶可学习性和可操作性 可学习性表示用户在学习操作和控制使用该教学软件时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的程度,即指该软件的操作执行方法应简单、明确,易于学习、易于掌握。例如交互信号的输入、输出方法、学习进程的操作过程、符号图标等的含义等,应符合一般的使用习惯和思维方法,以免学习者花大量的时间去理解、记忆。并应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