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信息科技 > 《论语》之“仁”的多维透析
《论语》之“仁”的多维透析
来源:互联网 luo | 田宝祥
【分  类】 信息科技
【关 键 词】 “仁”;“孝悌”;“己”;“心之全德”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3)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

  (4)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于仁)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

  第(1)条其内容之重点在于“克己复礼”四字。毕竟,在整部《论语》当中,“克己复礼为仁”是最具有内在规定性的一番解释,也是最合乎现代语言学规范的一种定义。“克己复礼”从意涵上可分解为“克己”与“复礼”两个环节,“克己”是自我约束,求于内,“复礼”乃使自我的言行合乎“礼”,施于外。内外合一,即“克己复礼为仁”。进一步讲,“仁”是“礼”的内在本质,“礼”则是“仁”的外在呈现,也就是说,“仁”主要指向人内在的道德情感,而外在的规范、调节则诉诸于“礼”。第(2)条的内容十分简洁,逻辑关系也更为清晰,就此条文字看,“仁”与“礼”、“乐”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描述为“根”与“果”、“叶”的关系,也就是说在逻辑上,“仁”乃“礼”、“乐”得以落实的必然条件,换言之,无“仁”,则“礼”、“乐”无从谈起。第(3)条所论之“恭”、“慎”、“勇”、“直”,既是作为全德之“仁”的具体内容,也是“仁”之意涵的一种扩充,那么,如何才能使它们不违于“仁”呢?这就需要“礼”作为中介来加以疏导、制衡,以“礼”为挈,也就免去了“劳”、“葸”、“乱”、“绞”之祸端与麻烦。第(4)条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乃出自《诗经·卫风·硕人》,形容女子妆容之美好。所谓“绘事后素”,意为先有白底、然后作画。此章讲的是子夏通过与老师的对谈,由“绘事后素”一例悟到“礼后于仁”的道理。所谓“礼后于仁”,即是说仁在心中,礼的好处自然能够显现,倘若心中无仁,礼数再周全,也只是徒有其表,而惟有外在的礼乐教化与内在的道德情感相一致,方可称得上“君子之道”。以上4条皆从不同的价值侧面印证了“仁”内“礼”外这一伦理范式的正当性与有效性。可见,较之“礼”、“义”、“智”、“圣”,“仁”在意涵上更贴近儒家精神之根本,由此,便可说“仁”在价值上高于诸德目,若从“仁礼合一”的角度而言,则“仁内礼外”无疑,“仁”在逻辑上也要先于“礼”而存在。

  四.由“形而上”至“形而下”的诠释维度

  就整个《论语》的文本而言,孔子极少抽象地界定“仁”,而是基于不同场景、不同对象,具体地讨论“仁”的内涵。据统计,“仁”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109次,仅孔门弟子问“仁”与孔子答“仁”就有8处之多。如下所示:

  (1)(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3)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4)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颜渊》)

  (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6)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

  (7)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

  (8)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以上8条文字,充分证明了笔者的判断,即《论语》中孔子论“仁”,其意涵是具有多重性的,且各个层面的意涵也相对确定、彼此关联、互相印证。但话说回来,孔门弟子数次问“仁”,而孔子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样,也会带来另一困惑:如何从若干具体的阐述中推导出关于“仁”的普遍性定义?对此,倪梁康认为,“孔子的‘仁’类似于胡塞尔所说的‘机遇性的表达’,不像‘三角形’、‘椅子’、‘蓝天’那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是像‘我’、‘这里’、‘那时’这些表达一样,不给出进一步的语境就无法知道它的确切含义。它在孔子那里几乎己经相当于既是形容词又是名词的‘善’,只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才显露它的实际内涵”,因此倪梁康认为,孔子的思想当中缺失一种普遍性的诉求。康中乾的看法与倪梁康类似,他认为“孔子的‘仁’仅具有知性意义上的规定性,并没有理性意义上的规定性”。在孔子所论之“仁”是否缺少普遍性诉求的问题上,张祥龙的看法截然相反,他认为,“孔子之仁依语境而得成其意,其中亦可有‘一以贯之’的超个别的深彻理解;即便没有‘定义’或‘定解’,也可以有在语境中被构成和再构成的原义和通解。情况正是如此,不然孟子如何跟得上孔子,尊孔尊了两千多年的儒家如何有自己的身份和传统”?相较之下,便不难发现:张的说法要更合乎情理,而倪、康的说法皆有割裂体用之嫌,孔子所论之“仁”作为一种价值诉求具有普遍性、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内在规定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孔子论“仁”,其意义绝不止于此,其核心之意旨也不在于此。

  先秦的语言文字向来有词约义丰之特征,就《论语》而言,但凡论及“仁”,总是基于某一问题域,要么由人伦关系、群己关系深入下去,要么就政治生活、道德生活延展开来。《论语·里仁》说道:“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认为,一个人的才性修养,除了个人的修行,还与所处之环境、所结之友人有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时间久了,益处就会显现。《论语·雍也》则说道:“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为何会给予颜回如此高的评价?原因就在于,颜回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不仅对孔子“仁”的思想有深入之理解,还将“仁”之准则附着于日常生活当中,可见,所谓“三月不违仁”,绝不只是奉于心底,还要行于生活之绵长细微处。这便充分说明:孔子论“仁”,并不止于价值观念之层面,除了教化人们的思想,其更希望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命状态。此处且举4例加以说明: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 (3)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兽医学《中兽医学》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兽医学》杂志官方网站。电话:0791- 86266819/0791-85986463,地址:南昌市东湖区省...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新疆警察学院学报》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5-1299/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于201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双月刊,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献...
消化肿瘤(电子版)《消化肿瘤(电子版)》
《消化肿瘤》杂志,于200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9301/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病例报告、...
燃烧科学与技术《燃烧科学与技术》
《燃烧科学与技术》杂志,于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2-1240/TK,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燃烧...
诗刊《诗刊》
《诗刊》杂志,于195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512/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诗坛动态、诗人...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