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自体输血主要指回收患者血液并在手术过程中或是术后将血液输回到患者体中的一种临床输血方式。自体输血包括三种方式,即回收式、预贮式及稀释式。近年来,自体输血在临床上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及重视,且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与异体输血相比,自体输出的优势比较明显,能够大大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同时还能较好的缓解医院血源紧张。对此,本文就当前自体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与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自体输血;应用;进展
一直以来,临床输血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自体输血、异体输血,临床经常提及的输血方法就是异体输血。而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临床医学领域因对异体输血方法所存在的疾病传播风险的认识不断深入,且受到临床血液资源短缺的影响,这就使得自体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渐渐显现出来。自体输血主要是收集受血患者自身的血液,或是回收创伤区域没有受到污染的血液,将其再次回输,从而满足患者术中用血需求。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自体输血形式、临床应用及进展,并将分析结果作如下综述。
1.自体输血方式分析
1.1贮存式
贮存式自体输血是将患者血液先保存,以便供应紧急时候使用[1]。例如,对于心功能超过Ⅱ级、术中出血量较多、身体状况比较好、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女性,且具有严重的输血反应史等患者提供输血。
1.2回收式
回收式自体输血主要指临床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或是术后严格按照临床无菌操作方法与操作技术来选择与手术相符的医疗器械,把手术过程中或是创伤之后患者流失于体腔中的血液进行回收,之后将血液经过过滤、浓缩以及洗涤,在手术过程中或是术后将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例如,对于肝脾或是大血管严重破裂、无肿瘤组织以及脊柱等相关手术,就可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
1.3稀释式
稀释式自体输血主要指患者在麻醉之后,医务人员在术前经患者的静脉收集适量自身的血液,并将其进行短时间的储存,然后输注相同量的血浆取代之前所采集的血液,以便在急性且常规血容量稀释的状态之下,对患者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并将所采集到的血液在手术过程中或是术后将其回输到患者体内,以便降低患者在麻醉手术中发生相应的并发症。
2.自体输血的应用分析
2.1在肿瘤外科术中的具体应用
自体输血属于一种安全、科学的临床输血方式,在国外的应用范围较广。据相关资料显示,日本临床医学在手术前应用1000-1200毫升的自体血液的病例超过85%;澳大利亚的择期手术患者中,有超过60%的患者应用贮存式自体输血[2]。而在当前的肿瘤外科手术过程中,临床应用自体输血的方式还存在很多隐性的危险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1贮存式自体输血方法的应用
该种输血方法的适应症主要有:可能需输血择期的手术患者、除了手术部位的器官病变之外,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血红蛋白测定大于110g/L、血小板大约110×109g/L,且患者的功能完全正常,没有服用或是停止服用相关的抗血小板药物超过14天。针对具有肿瘤或是严重肝炎病史患者,都可应用贮存式自体输血方法,患者于术前1-14天,收集一定量的血液,且每次所收集的血液量需小于500毫升,两次采血的间隔时间控制在3-4d ,在收集血液前、后,医务人员给予患者施以铁剂、叶酸及维生素C治疗。
2.1.2稀释式自体输血方法的应用
稀释式属于自体输血的一种重要形式,适应症主要有:第一,患者身体状况基本良好,血红蛋白测定大于110g/L或是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大于0.33,且医务人员估计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会出现大失血,失血量大于400毫升,在临床肿瘤手术中能应用;第二,血液稀释的程度,通常确保红细胞压积大于0.25;第三,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严密查看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如血压、血小板、尿量、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情况;第四,血红蛋白小于100g/L、凝血功能发生障碍以及低蛋白血症等患者,不宜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方法[3]。
2.1.3回收式自体输血方法的应用
回收式方法的应用,主要利用血液回收机来收集手术过程中所流失的大量血液,待经一段时间的处理之后,将其回输到患者体内。通常情况下,血液的回收主要应用在出血超过400毫升的手术中,医务人员按照手术处理方法,将其分成血细胞非洗涤式,(即指单纯地过滤或是采用血液回收机进行半程式的处理)与洗涤式(即利用血液回收机作全程处理),而临床上一般应用洗涤式的血液回收方法。而针对部分血管破裂且大出血的患者,因病情非常紧急,当洗涤的速度小于出血的速度或是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较多,在洗涤之后导致大量的血浆丢失,应用非洗涤式的回收方法属于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
临床上对于肿瘤患者能否有效的应用回收式方法,当前还不够明确,重点是在恶性肿瘤切除术当中,充分考虑自体血液回收的安全性。许靖等[4]人经临床研究指出,临床施肿瘤根治术的时候,为较好的避免由于暴露肿瘤组织严重扩散,通常在离肿瘤部位较远部位将其完全切除或是完全离断。而很多恶性肿瘤附近有很多新生的血管,术中常常会丢失大量的血液,这就需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方法行自体输血。若肿瘤组织完全暴露或是出现破裂播散的时候,需及时终止血液回收,这是因输同一种异体血,可加大肿瘤复发或是扩散的几率,而自体输血能较好的避免该效应。因此,临床合理、科学的应用自体输血方式,对改善恶性肿瘤病情有积极作用。
2.2 自体输血在阴性孕妇的具体应用
因在我国的汉族人群中, Rh的阴性血型较低,只有0.3%-0.4%左右[5],在临床抢救或是手术过程中,很难立即找出同型的血源,且在产科手术中,发生出血的几率较高,这对产妇与婴儿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自体输血方法对于Rh(D)阴性的孕妇而言,是一个加好的选择[6]。对于贮存式、回收式及稀释式输血方式,对于Rh(D)阴性孕妇,贮存式应用的范围较为广泛。Rh阴性孕妇如果符合下述条件,就能采用贮存式自体输血方式:患者年龄介于22岁至36岁间,体重大于45公斤,身体状况较好,没有肾、肝等疾病。
据相关研究结果证实,针对择期手术患者,其贮存式出血方式可较好的解决临床血源紧张问题,应用价值较高。而预存式的自体输血方式对于前置胎盘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计数等不会造成影响,也不会威胁到产妇与胎儿的安全。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临床对妊娠末三个月内的孕妇应贮存式自体输血方式,对生理的影响非常小,主要因正常妊娠中、晚期的孕妇,其血容量、红细胞的变化比价频繁,能最大忍受1200-1500毫升失血量,且不会影响胎儿生命安全,因此,在术后之前应用自体采血方法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3.自体输血的进展分析
3.1影响患者机体的凝血功能
由于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异体输血,很有可能会造成体内环境紊乱,从而引发凝血功能障碍,且很多临床研究对自体输血方法给患者凝血功能及体内环境影响的报道也各不相同。欧阳春[7]等人经实践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进行自体输血之后,所稀释的血液明显优于异体输血,且血常规与孕妇的怀孕周期、孕周等,均检测后采用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所产生的效果一致,且患者孕期在输血前后均有所延长,但均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且比较差异并不明显。由此表明,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经等容血液来稀释自体输血,能够使肿瘤患者在围术期中的环境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且等容血液稀释的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比较,针对患者机体凝血功能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然而血液内存在的血小板,在自体血的回收及回输时,由于受到负压吸引以及机械性的损伤受到严重破坏,很有可能会降低患者的生理功能,使得其他的凝血因子,受到组织的接触耗损及血液稀释后,使得凝血因子逐渐失去活性,或者是抗凝剂的使用量过多或是过少,从而影响患者机体的凝血功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