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目的:探究氯氮平与氯丙嗪两种药物对于所造成白细胞减少现象的对照分析。方法:择取我院于2015年4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68例,对于住院使用氯氮平患者84例与使用氯丙嗪患者84例的白细胞数量变化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氯氮平药物患者中,导致白细胞减少14例(16.67%);使用氯丙嗪患者中,导致白细胞减少10例(11.90%)。住院天数为:氯氮平组为(61.57±44.12)天,氯丙嗪组为(49.71±21.93)天。结论:氯氮平对于白细胞数量的影响程度较大,尤其是对于粒细胞的缺乏,甚至是患者的生命造成重大威胁,因此,认为此药物作为抗精神药物,仅仅限制于身体状况良好以及难治病例的治疗过程中。
【关键词】氯氮平;氯丙嗪;白细胞减少;对照分析
氯氮平与氯丙嗪两种药物是治疗精神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已经被公认和肯定[1]。但是,使用上述两种药物将会减少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的副作用较为显著,已经得到临床上的重视和研究[2]。为了进一步探讨氯氮平以及氯丙嗪的异同之处,本文通过对我院使用氯氮平与氯丙嗪两种药物的异同之处,对患者的血象变化情况予以探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于2015年4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68例,对于住院使用氯氮平患者84例与使用氯丙嗪患者84例的白细胞数量变化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使用氯氮平的患者中男性为40例,女性为44例,平均年龄为(31.38±11.36)岁,平均使用剂量为(378.35±116.14)mg;使用氯丙嗪患者中男性为38例,女性为46例,平均年龄为(33.43±10.35)岁,平均使用剂量为(428.13±119.24)mg。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应数据值基本等同,即组间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价值。
1.2白细胞异常判断标准
升高:白细胞的总数>10×109/L,减少:白细胞的总数<4×109/L,白细胞总计数量<2×109/L,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1×109/L。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借由版本为SPSS13.0的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患者对照研究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表达成(±s)形式的两组计量资料,则通过t对组间比较结局进行检验;如果结果显示P<0.05,则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使用氯氮平药物患者中,导致白细胞减少14例(16.67%);使用氯丙嗪患者中,导致白细胞减少10例(11.90%)。住院天数为:氯氮平组为(61.57±44.12)天,氯丙嗪组为(49.71±21.93)天。
2.2氯氮平组与氯丙嗪组在白细胞减少时的每日使用剂量
经过研究显示,氯氮平组发生白细胞减少时的每日用量10.71%在为50mg/d,73.81%在100mg/d-200mg/d,14.29%在250mg/d-300mg/d,平均使用剂量为(154.66±67.49)mg;氯丙嗪组的发生白细胞减少时的每日用量59.52%在100mg/d-200mg/d,40.48%在300mg/d-500mg/d,平均使用剂量为(229.31±113.85)mg。氯氮平组与氯丙嗪组相比较而言,使用剂量较低。氮平组对于白细胞减少的敏感度高于氯丙嗪组。
2.3白细胞的减少与用药之间的关系分析
白细胞减少患者在接受用药治疗前的血常规以及白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内,用药两周后均呈现为下降趋势。根据表1可以得出,两组病例在使用药物治疗前的白细胞数量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在使用一周后的复查结果中显示明显下降的趋势,经过维生素B4或者是合并利血生等使得白细胞数量升高等药物后,第二周复查结果明显上升。后续复查过程中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并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是不能够达到未使用药物之前的水平范围内。
表1 两组病例的白细胞监测情况对比[(±s)]
氯氮平组
氯丙嗪组
周数
例数
(±s)
例数
(±s)
入院时
54
6.17±2.08
30
5.78±1.92
一周
54
4.59±1.55
30
4.31±0.98
两周
48
4.74±1.66
25
4.08±1.35
八周
19
4.05±1.03
8
4.28±0.72
3讨论
氯氮平药物能够引发粒细胞缺乏,可能减少亦可能增高,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公认的研究问题[3]。而氯氮平药物所引发的粒细胞缺乏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本文通过对氯氮平与氯丙嗪两种药物对于引发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予以对照分析,探究结果如下。
经过本研究显示,氯氮平药物使得白细胞减少情况显著高于氯丙嗪,与谭建玲[4]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白细胞减少的情况通常发生在一周时间范围内,若适当的予以利血生以及维生素B4等药物能够使得白细胞数量升高,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在一周之内达到正常范围内,因此,发生白细胞减少的情况下,不需要减少使用剂量或者是停药。为了进一步预防和监控白细胞减少情况的发生,或者是发生后为患者造成的不必要伤害,需要予以实时监控,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前需要行每隔一周的血象检查一次,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初次服用剂量需要予以严格控制,不宜过大,若发生严重的白细胞减少情况,需要立即停止用药或予以适当调整[4]。
结语:
综上所述,氯氮平对于白细胞数量的影响程度较大,仅仅限制于身体状况良好以及难治病例的治疗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陈钟,肖钢.地榆升白片治疗艾滋病并发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评价[J].临床医药实践,2015,24(04):259-260+280.
[2]李华,马箐,艾萍,张惠敏,马立新.中药预防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02):157-166.
[3]李阳,徐洁,孔彩霞,郭伟,谭燚.中医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的Meta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5,21(17):96-98.
[4]唐文,谭建玲,贾亮亮,金桂兰.芪胶升白胶囊辅助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33):4672-4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