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如“蜜糖”,“蜜糖”害自身,要常思毒饵之害。贪欲如“蜜糖”,是甜的,还是苦的?回答是:既是甜的,又是苦的,往往先甜后苦,以甜引苦,苦害自身。这种“蜜糖”,是精神鸦片,是裹着糖衣的毒药,包藏着钓钩,孕育着“杀机”,是一种毒饵。俗话说:“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水之鱼,妄于诱饵。”很多时候让人葬送的不是艰辛、困难和磨难,而是糖衣炮弹,它从心灵内部爆裂,再无希望生还。人一旦尝到贪欲的毒饵,最容易上一些伪君子的甜言蜜语,重其毒害,被那些虚心假意的恭维话,言不由衷的违心话,令人肉麻的阿谀奉承话而上当受骗。自我的贪欲与别有用心人的甜言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凡贪欲者,都爱接受他人的甜言,往往把他人的甜言看成是一种荣幸、威望、名声。不过,凡进甜言者都瞄准住了一些贪官的贪欲,以甜言迎合、亲和、强化贪官的贪欲,甜言也就成就了贪官贪欲的动力。“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蜜如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在窥探并利用贪官的爱好和贪欲:你贪财,就奉上港币美钞;你好色,就献上美女佳丽;你附风雅,就进贡名家字画;你图享受,就准备香车豪宅。对症下药,击中要害,润物无声。结果,在贪字面前,由于有些贪官禁不住诱惑,渐失理智,逐渐 演变成大口大口地贪,在浑然不觉中乖乖就范,上了贼船,结果让自己掉进了“温柔的陷阱”,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所以说,动听的歌声里包含着摄人魂魄的用心,美味佳肴中掺进了置人死地的毒饵,舒舒服服的享受使人不知不觉中堕落地狱之门。所以说,当官者,眼别花,花必乱;嘴别贪,贪必失;手别伸,伸必捉。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诚,诚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清人高延瑶在《宦官纪略》中曰:“不可沽名钓誉。到任时做一二事以市名,后将不继,前此皆假矣。进锐退速,名岂能久?惟地方一切利弊,或因或革,实心实力办去,实至而名自彰。百姓愚而最神,所为为名也者,百姓知之;所为为民也者,百姓无不知之”。贪欲者的“蜜语”不是为公、为民,而是为私、为己。为官之要,在于畏民;为官之责,在于利民;为官之德,在于律己;为官之理,在于忘我为民。人生,所有的成功是“苦”出来的,所有的进步是“苦”出来的,所有的幸福是“苦”出来的。只有苦,才有甜,先苦后甜才是真正之甜。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祛贪欲、戒“蜜语”,苦干工作,要为群众立公心、求索立淡心、为官立民心,这样,在干事业中才能既干事、又干净,既干成事、又不出事。
贪欲如洪水,洪水溺自身,要常思权欲之害。古人曰:“淫欲如水不遏滔天”。又曰:“欲如水,不遏则自溺”。郴州市原副市长雷渊在10年的时间内,他的贪欲如决堤的洪水,一浪高过一浪,利用手中的职权,在工作安排、工程承揽、给予政策优惠、减免费用等方面乱贪乱占,谋取利益,收受贿赂,贪污、挪用公款、玩弄女人等被人民群众称之为玩权利、玩金钱、玩女人的“三玩市长”!如今,有些人不是说吗?钱存着可以得利息,权存着只能生锈,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于是乎,便大张贪口,利用职务之便,贪、占、贿、刮,尽其所能的为自己敛财,什么“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统统抛到九宵云外去了。人民给的权利只有植于人民利益的沃土之中,才能根深叶茂。当权力成为交换金钱、物质、财富、美色,催化腐败的商品时,党必将代表人民把权力收回。贪欲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泻千里,演出一幕幕悲剧,带来灭顶之灾,一个个高官落了个“多贪不义必自毙”的可悲下场。以贪欲始,必以牢狱终。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是腐败犯罪的一个基本特点;视公器为私物,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庸俗化为个人“发家致富”的工具,是腐败分子的基本权力观。古人说:“功名利禄四道墙,人人翻滚跑得忙;若是你能看得清,一生快乐不嫌长”。清廉执政得美名无价,贪婪钻营留骂名一世。党员干部要克己奉公、清正廉明、恪尽职守、造福于民,把权力作为一种责任、一种奉献、一种品德和天职、本分、本质、本色。任何滥用权力的行为,都是把权力作为一种肆意挥洒的“魔杖”。把权力等同鲜花、美酒、笑脸,地位、金钱、特权的人,往往会凭借手中的权杖,无视党纪国法,若对自己膨胀的权力不加丝毫克贪,就会自取灭亡。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从现象上看是对人的约束,实际上是让人更自由。没有规范化和原则性的约束,人生反而更加麻烦,后果将失去一切自由。自由和约束互相因果,相伴而生,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方法,对立统一,并行不悖。领导干部防止贪欲的洪水淹没自己,要自觉接受各方监督特别是群众的监督,使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克服权力的专制化。民主是腐败的天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的运行要规范、公开、透明,失去监督的权力与拒绝监督的权力,结局都将是洪水决堤的结局。
贪欲如无底洞,洞深陷自身,要常思欲望不自足之害。胡澹淹在《解人颐》中有一首打油诗云:“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身着绫罗和绸缎,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和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南面做皇帝。一朝登上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更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由此可见,人生欲望的惯性是个无底洞,深又长。人的无穷无尽的贪欲,不制止就会恶性发展,捞10万,还想捞50万、100万等;家里有了楼房,还想坐上轿车等;当上了科长,还想提升处长等。照此发展下去,将会永不满足,直到陷入深潭、黑洞、无底洞之中,直到走进监狱。人生成长过程很长,自毁过程却很短。在很多时候,陷阱往往并非别人所挖,而是自己掘成的,是心理失衡、不能克止欲望和冲动的结果。老子曰:“罪莫在于可欲,祸莫大于不自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罪大莫大于欲望的膨胀,祸害莫大于不知道满足,凶险莫大于欲望的放纵。古往今来,多少贪夫殉财,都是由贪得无厌而栽进罪恶泥潭里。功名乃瓦上霜,利禄如花尖之露,人生无千年之寿,花开无百日之红。一个人惟有懂得自足,才可以使生活多一些光亮,多一份感觉,不为过去的得失而后悔,也不为现在的失意而烦恼,看山心静,看湖心宽,看星心明。我们没有动人的外表、高贵的出身,却可以拥有优雅的谈吐和充满智慧的大脑;我们没有可以炫耀的财富,却可以拥有大江、大海般的民情、亲情、友情。学会满足,就会发现我们生活的河流里,虽没有惊涛骇浪的传奇,却不乏宁静的水波;我们人生的片段中虽少有鲜花簇拥辉煌,却不乏光明正大地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喜悦。“天下之祸,莫大于有欲;夫下之祸,莫大于不自足”。“知足者实,知止者久”。“知足常足,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生不耻”。人生,要满足、自足、心安。当今的世界花花绿绿,五彩缤纷,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诱惑、朝秦暮楚、心猿意马太容易了。不可随便放纵自我,不要随便向各种诱惑低头,要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心路和前进之路,管好自己的方向。要深知:一官廉洁全家幸福,官官廉洁社会稳定。这是因为,人,有了自足心理、自足情操、自足意念、自足行为,就会自觉地控制欲望无限度的增生,甚至根除欲望的惯性。没有保证不犯错误的工作,也没有注定要犯错误的干部,关键在于用什么思想作指导。过分贪婪者往往事与愿违,收获的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哪些自足长乐者往往心想事成,收获的是惬意和幸福。可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今能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无贪欲,立公心;淡泊名利,笑看人生呢?司马迁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由此看来,绝对的无私无欲甚难,笑看人生亦难,就连儒家大师朱熹也感叹到:“世上无如人陷欲,几人到此无误平生。”没有一定的身心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淡泊名利笑看人生的。品端方知廉政乐,心正才觉清风香。为官应似兰,清香溢四方;做人当如松,天寒不改容。当官从政者,要下决心改造自我,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欲望无止境,自足者常乐。自足之心,自足之乐,它是一种忘我品德,是一种豁达胸襟,是一种清贫情操。人,只有通过思想上的修养,品德上的铸造,素质上的冶炼,才能达到自足的境地,防止欲望无限度的变化、恶化。人,有了自足常乐的情操,才会获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坚定信念,才会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德,才会立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言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