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目的 评价术中液体的保温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限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50):对照组:患者输入手术室常规室温的液体;研究组:患者输入37 ℃的液体,余同对照组的处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肛温、麻醉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出手术室时间以及躁动和寒颤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肛温明显升高(P<0.05),麻醉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出手术室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寒颤及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中给予术中液体的保温护理可防止患者麻醉恢复期发生低体温,缩短麻醉苏醒时间,降低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术中液体保温;麻醉;护理;子宫内膜癌根治术;腹腔镜
临床上,低体温是指患者肛温低于35.5 ℃。手术中较为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即为低体温,尤其是手术时间较长、手术类型复杂以及小儿和老年患者的手术 [1],有研究证明,手术后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可高达50%~70%[2]。因此,重视术中保温处理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显得极为必要。本研究拟评价术中液体保温对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以期为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限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1~60岁,体重指数18.2~22.6 kg/m2。研究方案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实施,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ASA分级、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道。常规监测心电图及心率。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并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两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5 mg/kg、舒芬太尼0.4~0.6 µg/kg、罗库溴铵0.6~1.0 mg/kg和异丙酚1.5~2.5 mg/kg行麻醉诱导,待麻醉诱导满意后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潮气量6~8 ml/kg,通气频率10~15次/分,吸呼比=1﹕2,吸入氧浓度100%,维持PETCO2在35~40 mmHg。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两组均术中持续静脉背景输注异丙酚1~2 mg·kg-1·h-1、瑞芬太尼2~4 µg·kg-1·h-1和顺苯磺阿曲库铵0.06~0.12 mg·kg-1·h-1维持麻醉。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术中对照组:患者输入手术室常规室温的液体;研究组:患者输入37 ℃的液体,余同对照组的处理措施。
1.3 研究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肛温、麻醉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出手术室时间以及躁动和寒颤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6. 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同时间点肛温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术中1 h、术中2 h及术后肛温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肛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中1 h、术中2 h及术后肛温均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肛温变化的比较(±s, n=50, ℃)
组别
麻醉诱导前
术中1 h
术中2 h
术后
研究组
36.64±0.54
36.14±0.81#
36.37±0.68#
36.57±0.71#
对照组
36.58±0.55
34.35±0.79*
34.68±0.72*
35.11±0.44*
注:与麻醉诱导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研究组拔管时间、术毕清醒时间及出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的比较(n=50)
组别
麻醉苏醒时间(min)
术后拔管时间(min)
出手术室时间(min)
躁动[n(%)]
寒颤[n(%)]
研究组
8.59±3.24*
14.59±4.77*
24.89±5.67*
8(16.0)*
6(12.0)*
对照组
13.46±4.31
17.56±4.65
29.62±4.63
18(36.0)
23(46.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恒定的体温是维持机体各项正常生理机能的前提,而低体温可降低机体免疫力、延缓药物代谢及影响凝血功能,同时亦可延长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引起术后发生寒颤,导致机体氧耗及代谢率增加[3]。过低的体温可促使机体的血流进行再分布,减少肝脏及肾脏的血供,导致麻醉药如肌松药等在体内的代谢减慢并逐渐蓄积,从而影响患者术毕的麻醉清醒时间。术中未给予有效的保温措施,患者术后极易寒颤发生率,进而导致肌肉耗氧量显著增加,并引起患者伤口剧痛[4]。所以,术中维持患者体温的相对恒定对保证其重要的正常生理机能、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术中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对人体正常代谢及各种生理机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手术时间久,腹腔内冲洗用的生理盐水接近室温及输液温度接近常温等,均可使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的患者机体散热增加,尤其是特在秋冬季节,患者术后更易发生低体温。本研究在术中输入37 ℃的液体,可维持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的患者术中体温相对恒定,有效缩短了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极大降低了患者术后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术中采用浸有温生理盐水的纱布止血,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及对输注的液体进行加温[5]等均可有效防止患者术后发生低体温。本研究中,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术中1 h、术中2 h及术后肛温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肛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中1 h、术中2 h及术后肛温均明显升高。这提示,研究组患者采取术中液体的保温护理是比较有效的。
综上,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中积极采取液体的保温护理可防止患者麻醉恢复期发生低体温,缩短麻醉苏醒时间,降低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汪凡, 黄文起, 黄雄庆, 等. 麻醉恢复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1, 17(4):216.
徐梅, 魏丽伟, 韩丽丽, 等.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研究现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25):72-74.
敖惠萍, 甘水秀. 保温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07, 8(12):115-115,117.
罗得, 刘永梅.手术中期轻度低温对老年患者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8):57-58.
莫惠美. 保温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低体温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4):95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