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8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麦滋林-S颗粒)0.67g,每日三次,饭前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益气健脾汤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疗程均为10天,连续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积分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30例,占71.43%,有效12例,占28.57%,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显效27例,占64.28%,有效7例,占16.67%,无效8例,占19.05%,总有效率80.9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4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积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1.68,P<0.001)。结论:益气健脾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药;益气健脾汤
探讨益气健脾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笔者应用益气健脾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资料来自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门诊就诊患者,84例慢性胃炎患者符合内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7年制教材)诊断标准【1】。全部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5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浅表性合并萎缩性胃炎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所有病例均无其他合并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麦滋林-S颗粒)0.67g,每日三次,饭前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益气健脾汤,汤药组成:党参15g,黄芪15g,炒白术12g,柴胡、白芍、制半夏、陈皮、砂仁各9g,蒲公英20g,川黄连3g,炒麦芽3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疗程均为10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疗效。临证加减:肝郁气滞加佛手、川楝;瘀血停滞者加失笑散;寒邪盛者加良姜、附片;嘈杂泛酸者加吴茱萸、煅瓦楞;胃热盛者加生石膏、知母、玉竹;胃阴虚者加石斛、生地、枸杞。
1.3 观察指标【2】:临床症状将上腹痛、无规律性,纳差、嗳气等症状分别按5级评分观察,即0级无症状,评0分;Ⅰ级:偶尔出现症状或程度较轻,不影响生活和工作,评5分;Ⅱ级:介于Ⅰ级和Ⅲ级之间者,评10分;Ⅲ级:症状发作频繁,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评15分;Ⅳ级:症状严重,异常痛苦,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者,评20分。
1.4 疗效判定: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的诊治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而无恶化者;恶化:症状加重。胃镜检查:显效,内镜下胃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内镜下病变有所减轻;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而无而恶化者;恶化,内镜下黏膜病变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果
2.1 两组总疗效比较:见表1。
观察组显效30例,占71.43%,有效12例,占28.57%,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显效27例,占64.28%,有效7例,占16.67%,无效8例,占19.05%,总有效率80.9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42,P﹤0.05)。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2 30(71.43) 12(28.57) 0 100.00①
对照组 42 27(64.28) 7(16.67) 8(19.05) 80.95①
(注:①x2=4.42 ,P<0.05)
2.2.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比较,治疗前积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t=1.25,P>0.05),治疗后积分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1.68,P<0.001)。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x±s,d)
组别 例数 总积分 治疗前 总积分 治疗后
积分 积分
观察组 42 3652 89.12±5.1 970 28.3±3.5
对照组 42 3440 87.63±5.8 950 40.2±5.6
t值 1.25 11.68
P值 >0.05 <0.001
3、讨论
慢性胃炎临床上以脘腹闷胀、疼痛、嗳气频作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范畴,病因常由饮食不当,情志怫郁,脾胃虚弱,外邪诱发等引起【4】。其病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因脾主升清、主运化,胃主食纳以降为顺,脾升胃降共同维持正常消化功能,在其消化过程中又有肝的疏泄作用。胃为水谷之海,与脾互为表里,共司升清降浊。又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根据“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的理论。故在治疗慢性胃炎中,应以和其顺逆,助其升降为基本原则。健脾益气汤方中党参、黄芪、炒白术健脾益气,半夏、陈皮通降胃气;白芍、柴胡柔肝缓急,和胃止痛,川黄连、黄芪、蒲公英清热解毒,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砂仁、麦芽和中醒胃化食,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使浊气得降,清阳得升,使脾健胃和,纳运正常。现代研究证明,四君子汤可抵制内源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增加,提高碳酸酐酶(CA)和琥珀酸脱氢酶(SDH)以及三磷腺苷酶(ATP)活性,可明显改变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受损状态【5】。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4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积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1.68,P<0.001),结果表明,益气健脾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