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目的 分析西医治疗的基础联合川芎嗪与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DN)疗效。方法 将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与黄芪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总效率为87.0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6%(P<0.01);两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Pro);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指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采用川芎嗪与黄芪注射液结合西医治疗DN疗效显著,可降低尿蛋白、血脂、改善肾功能,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联合;川芎嗪与黄芪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遗传因素,糖与脂质代谢紊乱,血流动学、细胞因子等“共同土壤”的长期作用是引起DN的主要原因。DN的防治措施是多方面,多环节的,即DN的一体化治疗[1];严格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纠正脂质代谢,纠正胰岛素抵抗,减少蛋白质,保护肾功能和积极治疗并发症。现代中医药研究表明,中医药对DN具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蛋白质,又能降低血糖,减轻并发症,起到多重治疗作用[2]。我国DN患者呈显著上升趋势,延缓或阻止DN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院于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应用川芎嗪与黄芪注射液为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30例,并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的30例对照,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住院及门诊随诊60例病人,全部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史5~15年,男30例,女24例,年龄52~78岁,血压150/90mmHg~170/120 mmHg; 24h尿蛋白量1~2.18g,血肌酐221.38~222.45μmol/L。所有病例均符合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DN诊断分期采用MogensenDN分期标准为Ⅲ~Ⅳ期。
1.2 治疗方法 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膳食,配合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按0.6~0.8g(kg-1•d-1);根据病情采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以内,餐后2h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内,用钙离子拮抗剂加α受体阻滞剂降血压及降血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200mg和黄芪注射液40 ml分别加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8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24h尿蛋白,BUN、Scr、FBG、TC、TG等实验室指标,分别2周监测1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 (x±s)表示,两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采用x2 检验。所有数据统计采用SPSS10.0软件,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4],显效:临床症状消失,FBG <7.2m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fg/24h或下降1/2 以上;Scr下降1/3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FBG<8.3mmol/L,24小时尿蛋白0.31~2.0g/24h或下降 1/3以上;Scr有所下降;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2.2疗效比较 治疗组30例中显效14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显效率45.16%,总有效率87.09%,对照组30例中,显效6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56.67%,两组显效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间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30)
6(20.00)
11(36.67)
13(43.33)
56.67
治疗组(n=30)
14(45.16)﹡
13(41.93)
3 (12.91)
87.0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生化指标 两组治疗12周后24h尿蛋白定量(Pro)、空腹血糖(FBG) 、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肾功能明显改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尿蛋白生化指标比较(x±s)
组别 时间 BuN(mmol/L) Scr(μml/L) Pro g/24h FBG((mmol/L) TC (mmol/L) TG(mmol/L)
治疗组
(n=30)
治疗前 12.33±3.19 223.56±40.33 2.19±1.36 10.19±2.16 8.17±1.43 2.59±0.23
治疗后 9.56±3.61* 166.23±35.56**△ 1.31±0.96**△ 6.69±1.31** 5.86±0.73** 1.56±0.19**△
对照组
(n=30)
治疗前 11.79±4.11 221.39±39.51 2.06±1.29 10.51±1.79 8.31±1.56 2.66±0.27
治疗后 10.23±4.09 190.01±37.63 1.63±1.06* 7.11±1.13 7.67±1.49 2.33±0.21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3 讨论
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表现为肾小球滤过增加,肾小球肥大;肾小管基底膜(TMB)增厚,间质纤维化和动脉硬化,单核细胞在间质中的浸润对小管间质纤维化起重要作用。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控制高血压,降低尿蛋白对延缓肾功能衰竭极为重要,大量的蛋白尿是糖尿病进行性肾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为恶性循环的非特异因素 [5],肾小球性蛋白尿主要是由于滤过膜的损害和所带电荷的改变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所致,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破坏导致大量蛋白漏出,持续的大量的蛋白尿造成和加重肾小管细胞损害引起细胞因子分泌,进而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球硬化,是影响肾小球预后的重要因素 [6],蛋白尿的减少可通过降血压,免疫抑制及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等治疗获得,但疗效有限,中医理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包括胰腺外分泌及部分内分泌功能,脾虚是糖尿病的病机 [7],“脾虚湿停”,“郁久化热”,“久病必瘀”,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即脾肾两虚,湿热瘀阻。
现代研究结果证明,川芎嗪粉是从川芎嗪的根茎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其性辛善升浮,有行血活血、行气开郁的功效。可抑制血小板激活与聚集、扩张小血管、抗氧化、抗纤维化、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产生与释放,同时有钙离子拮抗作用,可降低糖尿病鼠肾组织中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产物的浓度[8-9]。黄芪注射液为中药黄芪的提取物的灭菌溶液,主要含有黄酮类和丰富的氨基酸、黄芪皂苷、多糖等。具有健脾利湿、益气养元、养心通脉之功,此外还有免疫调节、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血小板黏附率、改善微循环,可减轻通透性蛋白尿,对肾小球基底膜屏障有保护作用 [10]。两者合用,针对其脾肾两虚,湿热瘀阻的病机,具有健脾利湿、益气养元、活血化瘀的作用,可充分发挥它们所具有的抗凝、去纤、降低血黏度、降血脂、改善肾血流循环、减轻通透性蛋白尿的协同作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