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9例125I粒子植入肿瘤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系统的护理管理,使患者在粒子植入治疗中理想的疗效。结果:125I粒子植入术成功率达10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相对安全、可靠,创伤小。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
【关键词】恶性肿瘤 125I粒子植入 护理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肿瘤的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日益发展。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治疗的方法,具有相对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等特点,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本文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期间确诊为恶性肿瘤并行125 I放射性粒子治疗病人共39例,通过系统科学的护理,疗效显著。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9例患者,男21例,女18例;年龄29岁~81岁,中位年龄58岁;经活检病理学确诊原发性肝癌17例,肺癌19例,胰腺癌2例,前列腺癌1例。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常规、心电图检查确认无手术禁忌,可以耐受手术。手术前以CT扫描确定肿瘤部位、数目、大小。
1.2.2 设计粒子植入计划 将术前CT扫描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TPS进行计划设计,根据结果确定放射性125Ⅰ粒子剂量及植入部位。
1.2.3 粒子植入 常规消毒铺巾,在穿刺点及进针路径行局部浸润麻醉,在CT引导下以粒子植入针穿刺肿瘤组织远侧边缘,穿刺到位后回抽无血液回流后,根据术前TPS计划植入粒子,粒子间距为1.0cm-1.5 cm,术中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术后行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及观察粒子分布情况。
2.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术,术后未出现粒子移位、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出现轻中度疼痛28例;气胸5例;经保守治疗好转;痰中带血2例;,术后给予止血药后缓解;肝脏转氨酶一过性升高2例,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通过对本组患者随访3-6个月病情明显缓解,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或者稳定者达35人,有效率达85.7%。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术前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恐惧和焦虑,护理人员应耐心疏导,向病人及家属说明125 I 放射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原理及术后的防护等。有研究证实,在术前常规教育基础上增加疼痛教育,可使病人术后疼痛程度降低[2]。
3.1.2常规护理 备皮,指导病人床上练习排尿、排便。帮助病人进行深呼吸、屏气练习,同时进行咳嗽咳痰训练。
3.2术中防护
正确使用防护物品和个人剂量仪;进行粒子植入时,工作人员应注意防护,据监测,0.18 mm~0.25 mm铅当量含铅防护衣可屏蔽90%~99%的125I粒子放射源辐射剂量[3];术后需用射线监测仪检测工作台面及地面有无遗落的粒子,发现后即时处理,避免放射性污染。
3.3术后护理
3.3.1常规护理 对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神志等进行严密地观察,给予心电监护,一旦发现患者身体特征有异常变化如呼吸困难、气促等气胸症状,穿刺点有无渗血及血肿、皮肤愈合及伤口敷料情况,注意有无放射反应,出现乏力、头晕、恶心、呕吐时立即给予对症处理,术后2 d~3 d复查粒子位置情况。
3.3.2术后射线防护的护理 125 I粒子能量低,半衰期长,穿透距离短,因此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安全性高,较容易防护。应向家属及患者讲明防护的重要性,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患者尽量安排居住同一间病房,有条件的尽量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给予防辐射铅衣覆盖手术部位,可明显降低放射性污染。患者与家属应保持1m距离,尽量不站在粒子植入侧。提醒孕妇和婴幼儿不宜与患者接触。3.4生活护理
嘱病人规律作息,合理饮食,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出院病人无需特殊防护,术后按医嘱定期复查,检查粒子有无移位,防止粒子丢失。
4.讨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医护人员应该针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治疗,通过系统性,规范性的护理和密切的观察,来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同时,加强自身安全防护教育,能够大幅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卓水清,陈林,张福君,等.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病人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J].癌症,2007,26(6):666-668.
[2]陈维娅.疼痛教育对门诊手术病人疼痛感受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7,6(9):581.
[3]马旺扣,许运龙,山常起,等.125I粒子源治疗前后周围辐射剂量监测[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23(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