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 目的:观察开郁散【1】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患者采用开郁散加减为末为丸治疗。结果:治愈56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结论:开郁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 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开郁散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乳腺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笔者自2004年~2009年以来,采用开郁散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门诊患者。诊断均符合《现代中医乳房病学》【2】有关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连续3月或间断性疼痛3~6月不缓解,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肿块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可有触痛,疼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的乳头可溢乳或瘙痒。经乳房钼钯X线摄片,B超,或(和)穿刺,排除乳腺炎,乳腺纤维瘤等病变。共78例,均为女性,年龄16~55岁,平均33岁;双侧乳房肿块48例,单侧者30例;病程1年以内56例,1年以上22例。
治疗方法
以开郁散(《洞天奥旨》)加减治疗。基础方:白芍、白术各60克;天葵草、蒲公英、炮穿山甲各50克;当归、茯苓、柴胡、郁金、香附、全蝎、白芥子、鹿角霜各40克;炙甘草30克。加减: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血虚者加熟地;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女贞子;胸胁胀甚者加青皮;疼痛甚者加延胡索;心烦者加栀子、合欢皮;乳房灼热者加牡丹皮、蒲公英。上药共为末过80目筛,加工为丸如绿豆大小,1次6克,1天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治疗30天为1疗程,最多治疗3个疗程,判定疗效。经期停服。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乳房肿块消失,乳痛消失,停药后1年不复发。显效:乳房肿块缩小1/2以上,乳痛消失。有效:乳房肿块缩小不足1/2,乳痛减轻。无效:乳房肿块未缩小,或仅单侧乳痛缓解。
3.2 治疗结果 治愈56例(71.8%),显效14例(18%),有效5例(6.4%),无效3例(3.8%)。总有效率96.2%,疗程最短30天,最长3个月(90天)。
4 病案举例
冯某某,女,36岁,2008年4月8日初诊。左侧乳房胀痛伴包块4月余,月经前或情绪不佳时胀痛加重,经某医院穿刺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曾用中西药治疗无效,因不愿手术治疗而来求治。诊见:面色晦暗,胸闷善太息,时嗳气,口干,眠差,大便时干,食少,左侧乳房胀痛,腰痠,月经色暗量少,舌苔薄黄,微燥乏津,舌质淡暗,脉弦细数。查:左侧乳房外上方触及3cm×5cm和 3cm×4cm椭圆形硬块各1个,边界清楚,触痛明显,局部皮肤无红肿。再经我院彩超诊断:乳腺囊性增生。中医辨证:肝郁气滞,冲任不调。治疗宜疏肝理气,软坚散结,调理冲任。处方:白芍、白术各60克;蒲公英、天葵草、炮穿山甲各50克;当归、茯苓、柴胡、郁金、香附、栀子、合欢皮、太子参、枸杞、全蝎、白芥子、女贞子、鹿角霜各40克;炙甘草30克。上药共为末为丸如绿豆大小,1次6克,1天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服药1个疗程后乳房疼痛消失,包块明显缩小,食可,眠安,便调,心情舒畅。嘱再服1个疗程,包块完全消失,月经正常,其病痊愈,随访1年后未见复发。
5 体会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乳腺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3】,乳腺疾病是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作用于乳腺组织,致其增生。而乳房被一些研究者称为易癌变的组织。Vorherr指出本病属于增生性病变,30%的患者有上皮增生,这些患者的罹癌危险是正常妇女的5倍,其中约5%的患者3年可能癌变,10%的患者10年内可能癌变,15%的患者15~20年内可能癌变。早在清代(1833年)邹岳的《外科真诠》中就有本病癌变的记载:“乳癖年少气盛,患一二载者,可消散;若年老气衰,患经数载者不治。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癌之变。”因而及早治愈乳腺增生病有助于早期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本病中医学归属乳癖的范畴。认为其病因有三:一是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气机郁滞,蕴结于乳房,导致乳络阻塞不通,肝郁日久则气滞血瘀,与痰浊互结于乳房而为乳癖。二是肝气不舒,肝郁犯脾,脾失运化,津液不得输布,阻于络变为湿邪,日久痰浊内生导致痰凝,肝气郁滞与痰浊互结凝滞乳络而为乳癖。三是冲任失调,下不能充胞宫,上无以滋乳房,乳脉壅阻,气血失和,致气滞血瘀痰凝导致乳内结块而为乳癖。因此乳癖与肝脾、冲任有着密切关系。笔者治疗以疏肝解郁,调理肝脾,活血化瘀,消肿散结,调理冲任为大法。故以开郁散加减,方中柴胡、郁金、香附疏肝解郁畅气机;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甘草缓急止痛;太子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除湿,培土荣木,以绝生痰之源;天葵草解毒,消肿散结,故《滇南本草》记载“天葵草散诸疮肿……治瘰疬,消散结核,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乳痈,乳岩坚硬如石,服之或散或溃。”白芥子利气化痰散结;全蝎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瘰疬结核,疗效较好;穿山甲通经达病所,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栀子、蒲公英清解郁热;鹿角霜、枸杞、女贞子调理冲任。为丸者,取其丸者缓之,坚者削之之意,丸药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乳癖为癥瘕坚积,故以丸药为之。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理冲任之功,标本兼治,故乳癖自消。
参考文献
顾伯康,黄耀燊.中医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1,220.
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7~109.
陆德铭.实用中医乳房病学〖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