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医药卫生 > 强脉冲光和调Q倍频Nd-YAG激光治疗面部雀斑的疗效比较
强脉冲光和调Q倍频Nd-YAG激光治疗面部雀斑的疗效比较
来源:互联网 sk019 | 刘鹏 蒋阳
【分  类】 医药卫生
【关 键 词】 强脉冲光;调Q倍频Nd-YAG激光;面部雀斑;疗效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强脉冲光与调Q倍频Nd-YAG激光治疗面部雀斑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的面部雀斑患者中抽取86例进行研究,以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给予调Q倍频Nd-YAG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的临床效果、治疗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35%)较对照组(81.40%)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观察组的治疗次数为(1.23±0.41)次,复发概率为30.23%,复发时间为(2.47±0.71)年,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值大于0.05。结论:调Q倍频Nd-YAG激光应用于面部雀斑的治疗中,效果明显较强脉冲光更好,治疗次数、复发概率均更低,复发时间更长,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强脉冲光;调Q倍频Nd-YAG激光;面部雀斑;疗效

  雀斑属于色素增生皮肤病,多发于女性,且多发于患者面部[1],与日晒及遗传密切相关,常会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对其心理造成一定影响,以往多使用外用药物、化学剥脱、冷冻疗法等,虽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极易发生不良反应。本文旨在研究强脉冲光与调Q倍频Nd-YAG激光治疗面部雀斑的疗效差异,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86例于我院就诊的面部雀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排除黄褐斑、皮炎、皮肤外伤及皮肤病患者,以随机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且自愿纳入此次研究。

  对照组中共有患者43例,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41,年龄最大为40岁,最小为17岁,平均(27.61±4.38)岁,39例有家族遗传史。

  观察组中共有患者43例,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42,年龄最大为39岁,最小为18岁,平均(26.95±4.07)岁。40例有家族遗传史。

  两组面部雀斑患者在基线资料的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值大于0.05,两者实验数据可以科学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强脉冲光进行治疗,调整参数:脉宽(20ms至40ms)、频率(0.5赫兹至1.0赫兹)、光斑(1.5厘米×1.0厘米)、能量(38焦耳至48焦耳),做好术前准备,温和、彻底清洁皮肤,将利多卡因涂抹于皮损位置,并进行表面麻醉,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将表面麻醉剂擦净,予以患者保护眼罩,激光手柄紧贴、垂直皮肤进行治疗,重复1至2遍,至皮损区域颜色变深,略微变红。手术完成后,冰袋冰敷半小时,间隔4周至6周进行下次治疗,三次为一疗程。

  观察组则给予调Q倍频Nd-YAG激光治疗,调整参数:波长(532纳米)、光斑直径(2毫米至3毫米)、能量(2.4焦耳至2.8焦耳),术前准备同对照组,使用激光垂直点击皮损区域,至表面颜色变白,使用无菌纱布外包冰袋,并进行1小时左右的冰敷,涂抹生长因子或氧氟沙星,保持治疗区域干燥(1周左右)。治疗一次即可,若有必要则需间隔半年补做一次。

  两组患者均注意防晒,避免使用光敏性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的临床效果、治疗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1.3.2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治疗后皮损消失百分之九十以上,即为治愈。

  患者治疗后皮损消失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九十之间即为显效。

  患者皮损消失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六十之间即为有效。

  患者治疗后均未达到上述标准,即为无效。

  总有效率即为总概率与无效概率之差。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面部雀斑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发应发生概率、复发概率及时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治疗次数、复发时间为计量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其余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如果两组数据之间的P值小于0.05,则代表两者之间的对比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数据为95.35%,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n,%) 分组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3 18 13 10 2 95.35 对照组 43 14 12 9 8 81.40 2.2两组患者治疗次数及复发情况对比

  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次数为(1.23±0.41)次,复发概率为30.23%,复发时间为(2.47±0.71)年,均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次数、复发概率、复发时间(n,次、%、年) 分组 例数 治疗次数 复发 复发时间 观察组 43 1.23±0.41 13(30.23) 2.47±0.71 对照组 43 2.34±0.68 23(53.49) 1.56±0.54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出现,经过一段时间后均自然消退,对照组有3例(6.98%),观察组5例(11.63%),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别,P值大于0.05。

  3讨论

  雀斑是因黑素细胞(表皮基底层)发生病变所致[2],传统治疗方法极易损伤表皮、造成瘢痕,预后效果较差,恢复时间长,常需半年至1年,甚至更久,给患者带来较重的心理负担。

  调Q倍频Nd-YAG激光治疗是能够爆发瞬间能量[3],破坏色素小体,并通过吞噬细胞作用,将被破坏的色素小体排出体外,且不会伤及附近组织,其中波长为532纳米时,对浅表性雀斑具有较好治疗效果,激光后,患者会出现结痂现象,在掉痂前七天避免沾水[4],需保持干燥,对于患者生活有一定影响。强脉冲光则是以选择性光热为原理,利用双波长冲光进行治疗,色素区域将冲光吸收后色素小体即受热分解,作用温和,不会损伤正常组织。术后患者可正常洗脸,舒适性更高[5]。两者比较,调Q倍频Nd-YAG激光明显治疗次数更少,但对于患者正常生活有一定影响。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35%)较对照组(81.40%)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次数为(1.23±0.41)次,复发概率为30.23%,复发时间为(2.47±0.71)年,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值大于0.05。

  综上所述,调Q倍频Nd-YAG激光应用于面部雀斑的治疗中,治疗次数、复发概率均较强脉冲光更低,复发间隔时间更长,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张蓉,谢骅.强脉冲光和调Q倍频Nd-YAG激光治疗面部雀斑的疗效比较[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3):176-178.

  [2]李泽敏,娄元彤.强脉冲光联合调Q倍频Nd-YAG激光治疗雀斑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3):260-261.

  [3]曾梅华,高玉雪,廖晓东等.Q开关532nm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6):960-963.

  [4]廖烈兰,黄光华,黄家基等.强脉冲光联合调Q激光治疗雀斑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40(1):56-57.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安徽林业科技《安徽林业科技》
《安徽林业科技》杂志,于195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314/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决策参...
科学新闻《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杂志,于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553/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科学·职业...
材料工程《材料工程》
《材料工程》杂志,月刊,于195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800/TB,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
住宅与房地产《住宅与房地产》
《住宅与房地产》创刊于1995年,由深圳住宅与房地产杂志社;中国房产地产研究会主办、深圳市深投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主管,以推动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推动城镇住宅建设...
北大法律评论《北大法律评论》
《北大法律评论》是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独立组织和编辑的刊物,创刊于1998年。作为国内首家,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生主办的法律学术刊物,其成立填补了中国法律学术...
中国机械《中国机械》
《中国机械》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417/TH,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问展、机械...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