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在行业之间、国际之间,招揽和争夺优秀人才的现象日趋明显。我国目前是世界人口大国,却是人才小国,对人才还处于只求数量难求质量的状况,缺乏参与国际科技经济较量争雄的猛劲。我国要想尽快呈现“人口少而精,人才多而优”的良好人口格局,需要人们不仅有“教育人才”的传统观念,而且还要有“优生人才”的新颖理念。
纵观中外体育、文艺、科技、政治等领域许多“天才”的成长,都从小就显露很高的天赋体格或智力素质。举例阿根廷超级球星马拉多纳,三岁酷爱足球,十岁加入当地青年俱乐部“小洋葱”队,十六岁选入国家队;德国化学家温道斯出生于贫苦家庭,幼年时不慎被一位贵妇人马车撞伤送到医院抢救,妇人见他非常聪明是个可育之材,便收养为干儿子培养他考大学,后来发现维生素D3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我国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少年时因家境贫困只好休学,在家里一边帮助父亲经商一边迷于数学展现很高的天赋,被熊庆来教授发现后带到身边加以培养,终于成为世界著名数学家。可见天赋素质对英才成长起着重要的自身内界作用。
笔者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业余潜心开展天赋素质的成因研究,曾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十三、四岁少年大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家庭信访调查,发现少年大学生天赋智力的客观存在,为后天家庭和学校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可以说,儿童的天赋智力越高,培养英才也越有希望。笔者经历三十几年来的不懈研究,至今先后在《人口与优生》、《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中国医药实践杂志》之类省、国家级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优生比优教更重要》、《“文盲”父母“神童”子女》、《关于超常智力研究问题》、《基因动态性的动物睾丸移植实验模式刍议》、《提高后代天赋素质的生育“环节”》等文章论文,一一阐述了成才与天赋的密切关系、遗传是产生天赋的主要因素、天赋素质研究的各项内容、人类后天智力可以遗传的基因理论、优生天赋素质婴儿的可行方法,从科学理论到实践措施逐步形成了“天赋素质开发工程”。于是在今年第1期《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又发表《重视天赋素质研究和宣传工作》论文,明确提出“优生人才”这一术语,把儿童育才从教育层面深化到了优生层次,呼吁国家加强天赋素质研究与宣传工作,积极倡导社会大众树立优生人才的科学理念。
据心理学家测验表明: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天才”儿童只占同龄者的千分之一至三。说明人群中富有优良天赋智力的儿童比例很小,这就需要广大青年夫妇讲究优生措施来提高所占比例,能够把优生人才象教育人才一样付于家庭实践,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婴儿出生天赋素质和育才质量,促进未来祖国辈出英才,参与国际科技经济较量争雄。优生+早教=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