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目的:对介入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0例进行研究,根据收治时间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对照组),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患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其手术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介入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介入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概率的上升,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凶险性前置胎盘可能引发难治性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威胁[1]。术前需对疾病进行明确的诊断,对产时与产后的出血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降低行子宫切除术的概率是目前临床对该疾病治疗的重点。我院为探究介入治疗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效果,特选取部分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0例(2014.1-2016.1)选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收治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2014.1-2015.1)与实验组(2015.2-2016.1),30例患者为一组。
对照组:女性患者30例;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9.37±5.04)岁;孕次为(2-4)次,平均孕次为(2.96±0.35)次;产次为(1-3)次,平均产次为(1.43±0.27)次;孕周为(33-37)周,平均孕周为(34.97±3.96)周。
实验组:女性患者30例;年龄为(23-35)岁,平均年龄为(29.41±5.01)岁;孕次为(2-5)次,平均孕次为(2.98±0.31)次;产次为(1-4)次,平均产次为(1.48±0.30)次;孕周为(32-36)周,平均孕周为(34.97±3.87)周。
两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对比,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宫腔填塞纱条及子宫动脉结扎术等。
实验组:给予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联系相关科室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为其准备充足的血液[2]。必要时各专科医生可进行指导与协助操作,术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动静脉留置管进行完善。取患者的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将4Fcobra导管插入至患者的双侧髂内动脉,随后将导管留置并对其进行固定。将患者子宫的下段切口打开,对胎盘进行打洞后,立即将胎儿取出,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至宫体内,以此促进患者子宫的收缩,将纱条填塞至患者子宫的下段,以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若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增多,待娩出胎儿后,为患者实施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对穿刺点进行压迫,并给予患者预防并发症及感染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上述两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两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子宫切除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计数资料(%表示,X²检验);患者的手术用时及其术中出血量均采用(x±s)表示,由t进行检验。若P<0.05,表示两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各项指标
组别
例数(n)
手术用时(min)
术中出血量(mL)
子宫切除率[n(%)]
实验组
30
70.69±3.74
2420.71±190.42
1(3.33)
对照组
30
105.43±6.97
2970.35±230.41
8(26.67)
2.2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下:
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该组中仅1例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对照组中,发生DIC患者3例,发生产褥病患者5例,新生儿窒息有2例,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3%。
3 讨论
前置胎盘在妊娠期属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同时该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凶险性前置胎盘易发生在妊娠的中晚期[3]。附着子宫下段肌纤维组织薄弱、收缩能力下降、附着胎盘不易剥离等是其临床表现,若未给予有效的处理,对母婴安全均可产生负面影响。前置胎盘易导致胎盘吸入,该疾病伴随剖宫产概率的提升逐渐上升,且胎盘的植入率亦逐渐提升,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出血量且提升了子宫切除率。
本次研究于进行剖宫产术前实施髂内动脉留置管进行治疗,术中为患者实施介入栓塞,将胎儿娩出的时间缩短,同时可减少手术的出血量,必要情况下可通过泌尿外科手术医生协助手术,以减少患者的止血用时,从而将其出血量减少,提高保留患者生育能力的可能性,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应用过程中较常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止血效果较好、准备时间短及降低子宫切除的概率等优势,该项治疗措施更容易被处于孕龄期的女性接受[4]。在患者将胎盘娩出前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避免对子宫进行切除,极力降低治疗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所产生的影响。该疾病抢救工作需与多科室合作进行,于娩出胎儿后,医护人员需保持冷静,对各类事情进行妥善的处理,确保母婴安全[5]。通常患者在短时间内可能出现出血性休克的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于术前准备充足的血液,同时术中不仅要确保患者静脉通道的畅通,还应保证血容量的有效性。但是为患者实施预防性插管可能导致患者的血管受损,实施栓塞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的血管发生永久性损伤。同时开展介入手术时所采用的放射造影技术对胎儿存在放射性损伤的风险,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卵巢功能,因此术者对手术适应证严格把握,为患者进行妥善的术后随访工作,以改善预后情况[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其手术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表明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可以缩短其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同时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子宫切除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赵玉娟.介入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58-58.
[2]周巾.介入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6):39-41.
[3]谢爱亮.介入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2):2313-2314.
[4]陶真兰,关红琼,林志东等.介入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13):1991-1993.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