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观察林如高风伤伸筋汤内服外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据临床观察,筛选了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以风伤伸筋汤内服外用的方法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0 例,占66.7%;好转9例,占30%;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96.7%。结论:林如高风伤伸筋汤内服外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无副作用,适用于临床。
【关键词】 风伤伸筋汤;内服外用;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于颈椎病发病的早期,多见于青壮年,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工作方式的改变,该病逐渐年轻化,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因其症状轻微,多以上肢麻木或疼痛为主,有时呈一过性,休息后好转,不易被重视,因而很有可能发展成更加严重的其他各型颈椎病。笔者自2015-07-01至2015-12-01,采用林如高的风伤伸筋汤内服外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均为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一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18-67岁之间,平均36岁,尤以20-40岁多见;病程最短1月,最长2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等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所拟定的标准,其中包括:(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臂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2)臂从牵拉试验或压颈试验阳
性;(3)影像学(如x线、MR)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4)除外其他颈椎外引起的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肘管综合征和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1]。所选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均经X线片或CT或MR辅助诊断,伴有手臂麻木、疼痛等症状。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
林如高骨伤验方——风伤伸筋汤[2]:桑寄生15g、生地15g、茯苓9g、续断9g、秦艽9g、木瓜9g、淮牛膝9g、制没药4.5g、独活6g、羌活6g、当归尾6g、白芍9g、桃仁6g、制乳香4.5g、五加皮6g、地骨皮15g、甘草3g。
2.2 风伤伸筋汤内服
煎两次:将上述药物放入容器内,头煎的加水量是将中药置煎药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再煎20min,煎好后滤出药液;再加水煎二煎,二煎的加水量以超过药渣表面1~2厘米,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5min,倒出药液与头煎混合(一剂两次煎出的药液应控制在400毫升左右)。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15天为1个疗程。
2.3 风伤伸筋汤热敷
操作方法:用治疗巾制作1个长约30cm,宽约15cm的布袋,将上述药物用食醋淋湿,装入制作好的药包中,将布袋口缝住。将制作好的药包放入盛有3000ml的水中浸泡20min,武火煮至沸腾,改用文火再煎20min,再将一毛巾折叠好放入药液中煮10min,稍拧干后取出,外包塑料保鲜袋,以减少散热,将干毛巾垫于患处(厚度以不烫为度),将药毛巾置于干毛巾上,待温度逐渐降低,可逐渐将垫于患处的干毛巾厚度减少,直至药毛巾至今敷于患处,更换1次,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热敷。每日1剂,分早晚各热敷一次,30min/次,15天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的标准制定:
痊愈:手臂麻木、疼痛完全消失,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阴性,颈部活动自如,X线复查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善。
好转:手臂麻木、疼痛减轻,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偶有阳性,颈部活动时稍有不适,X线复查颈椎生理曲度较治疗前改善,但仍有变直。
无效: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无改善。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30例均于1个疗程结束时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其中临床治愈20 例,占66.7%;好转9例,占30%;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96.7%。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数上班族深受其害,多见于颈椎病的初期,任其发展会不断进展,进展成各型颈椎病。西医多认为是因为颈部姿势不正确,导致颈部肌肉痉挛、生理曲度的改变,使相应的神经、血管收到刺激而发病,容易引起颈肩部的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导致颈部的肌肉、韧带等组织的劳损或损伤,引起患者的不适。又因其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而未得到及时的治疗。
本病属中医的“痹证”范畴[4],中医学认为肝肾亏虚、筋骨劳损致体弱难以抵抗外邪,风、寒、湿邪乘机而入,流注经络,气血运行由之不畅,“不通则痛”,致筋肉、关节僵硬痹痛。根据其病因病机,故以驱邪扶正,祛风除湿,化瘀舒筋为主要治法,笔者使用林如高老先生的风伤伸筋汤制成中药袋。本方用羌活、独活、秦艽、木瓜、五加皮疏通经络,升发阳气而祛风邪。桑寄生益气血而祛风湿,配合续断、牛膝强筋健骨而固肝肾。归尾、白芍、桃仁、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生地、地骨皮清热凉血。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全方有“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功效,达到“通而不痛”的作用。现代药理证实:上述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所有药物经醋淋湿后使药力与热力共同作用颈部,疏通经络、气血,使颈肩部毛细血管扩张,防止肌肉挛缩,新陈代谢增强,促进局部炎症及渗出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或消除致炎物质对神经根及软组织的刺激,达到抗炎镇痛的目的;有研究表明,醋有软坚化结、防止骨刺生长之功效,随着药物入中药包,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可软化增生的骨赘,从而加强药物的作用。
自我疗法最重要,在治疗的同时,应保护颈椎,做到不长时间低头,可做颈椎保健“米字操”来缓解颈椎的疲劳;枕头需要高低软硬适宜,切忌高枕。
参考文献:
[1] 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2]林子顺.王和鸣.林如高正骨经验荟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03:
22-2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75-176.
[4]马勇.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6: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