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益气活血法,采用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我科住院患者84例,随机分为纯西医治疗组及在规范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益气活血治疗各42例。结果:经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的心绞痛改善及心电图好转均优于纯西医治疗组。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值直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疗效分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也称缺血性心脏病[1]。心绞痛即为冠心病中的一种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尺侧)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甘油可缓解、消失,常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心律失常、猝死。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该病呈高发化、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扩冠、抗血小板、抗凝、调脂、营养心肌,特别是日趋成熟的血管再通治疗(溶栓、PCI、CABG),使其死亡率大为降低。但在临床中我们发现一部分患者不能完全耐受西医治疗,一部分患者虽经西医规范治疗,但胸痛、心悸等症状仍发作频繁,甚至再次发生心梗。由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我们发现气虚血瘀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贯穿其发病的始终。我们自2013年来,宗气虚血瘀理论,用保元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很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015年我科住院患者84例,全部病例均有典型胸闷、心痛症状,均经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明确冠心病心绞痛诊断。全部病例均有胸闷不适、胸痛时作,心悸出汗,气短乏力,舌暗苔薄白,脉细涩等中医四诊偏气虚血瘀者。病例中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岁,病史达10年者14例,5年者36例,2年者32例,新发病2例,合并高血压者24例,脑梗塞者14例,糖尿病者17例。84例病例随机分为纯西医治疗组及中西医治疗组各42例。
1.2治疗方法:
42例纯西医治疗组给予规范扩冠(硝酸甘油)、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拮抗神经内分泌(β受体拮抗剂、ACEI)、调脂(阿托伐他汀)。42例中西医治疗组给予上述规范西医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太子参30g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0g生地10g丹参15g炙甘草10g,心悸失眠出汗明显者加甘松10g酸枣仁15g锻牡蛎20g,腹胀、纳呆、呕恶等痰浊明显者加半夏15g砂仁6g,寒凝血瘀心痛明显者加瓜蒌壳15g薤白10g元胡15g,水煎服,日一剂,7天为一疗程。两组病例都嘱低盐低脂饮食、勿过饱,戒烟酒,减轻精神负担,适当活动。
1.3疗效评定标准
1.3.1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
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1.3.2心电图疗效评价
显效:静息性缺血性ST段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
改善:缺血性ST段回升达0.05mV以上,但未恢复到正常,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
无效:缺血性ST段不变。
2、结果
2.1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 组别 例数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纯西医治疗组 42 11 21 10 76% 中西医治疗组 42 22 18 2 95% 2.2心电图疗效评价 组别 例数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纯西医治疗组 42 10 18 14 67% 中西医治疗组 42 16 20 6 86% 从上表可看出,加用益气活血中药组无论在心绞痛症状改善
及心电图好转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3.典型病例
朱某某,男,62岁,5年前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长期不规律服用“降压、降糖、调脂”药物(具体不详)。2016年3月开始出现劳力性阵发性心前区闷痛、心悸,到上级医院经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冠脉造影检查,诊断: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II型糖尿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po 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po qd;美托洛尔25mg po bid;赖诺普利10mg po qd;二甲双胍0.5mg po tid”治疗,但患者胸闷痛发作频繁,于2016年4月2日住我科治疗。刻下症见:胸闷不适、胸痛时作,心悸出汗,气短乏力,腹胀,睡眠差,舌暗苔薄白,脉细涩。查体:BP150\90mmHg,一般状况稍差,双肺无异常,心界无扩大,心律整齐,腹部、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II III avf V5 V6导联ST段水平下移0.15mv,T波低平;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正常;心脏彩超:室间隔增厚,EF值正常。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II型糖尿病。中医诊断:胸痹心痛(气虚血瘀)。继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po 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po qd;美托洛尔25mg po bid;赖诺普利10mg po qd;二甲双胍0.5mg po tid”,嘱低盐低脂饮食、勿过饱,戒烟酒,减轻精神负担,适当活动。同时给予“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太子参30g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0g丹参15g炙甘草10g,甘松10g酸枣仁15g半夏15g砂仁6g瓜蒌壳15g元胡15g,水煎服,日一剂,7天后,患者诉胸闷、胸痛明显改善,心悸出汗已不明显,精神饮食睡眠明显好转。复查心电图:正常心电图。
4、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理特征为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基础上血小板集聚、并发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微血管栓塞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血供氧减少。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心血管指南的更新和普及,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日趋规范和成熟,但是由于该病病因复杂,涉及社会、精神心理、生活方式,全身血管病变广泛,目前中西医治疗都不能根治,中西医治疗各有优劣,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冠心病心绞痛现代多归属于中医“胸痹”范畴。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2]。全国名老中医指出“冠心病的病因可归纳为劳逸不当,恣食高粱后未能,或七情内伤”[3]。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变,高热、高脂饮食,久坐,熬夜,生活无规律,社会压力大等,一则日久损伤脾胃,脾失建运,气血生化乏源,一则肝气不舒,气机郁滞,气虚、气郁日久则气滞,气滞则血瘀,瘀血痹阻心脉,则胸痛作矣。
补气名方保元汤出自《张氏医通·祖剂》,由人参、黄芪、肉桂、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其益气补虚培元,肺脾肾并补的祖方,桃红四物汤始于见《医宗金鉴》,该方由川芎当归生地赤芍桃仁、红花组成,功效为养血活血。方中人参改为太子参,健脾益气养阴,炙甘草补中益气,此类药物据现代药理研究有提高免疫力,促进代谢,补虚作用。桃仁、红花、生地、赤芍活血化瘀,川芎为“血中气药”和血补血通络,此类药物据现代药理研究有解痉、扩血管,降低血粘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半夏燥湿化痰降脂。元胡理气止痛。瓜蒌、薤白能够增加心肌在缺氧条件下的耐受能力,抑击小板凝集从而改善血流状况。因此全方具有益气活血络,降低血粘度,减脂,扩冠,解痉、镇静、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