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索利用日平均数调剂法改进药房药品调剂方法。方法:在同一药房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传统调配方法,实验组行日平均数调剂法,通过定时、定量实验对两组的调配处方数量、调配差错数、准确率进行统计。结果:定时、定量实验中,日平均数调剂法产生的调配差错数均明显低于传统调配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平均数调剂法简便、快速、准确,应用于药房药品调剂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人员价值,大大提升工作质量,并且减少调配差错的发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日平均数调剂法;药品调剂;药学服务
现在的医院药房均面临着由传统调配模式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的挑战[1]。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医院药房不仅要对住院患者的注射药物及口服药物进行调配,还需要完成流动性较大的门诊患者的药物调配及指导用药。因此药房工作人员进行药品调剂的方法需要改善,否则工作中心仍然无法从药品调剂转移至药学服务上来。本研究通过定时、定量两类型实验发现日平均数调剂法能够提高日常药品调剂的工作效率,具体报道如下。
1调配布局
在医院药房内新增调配单元,调整调配布局。调配单元设置为“n”型,即左右两边各位一组药架,前边为一组带药架的调剂桌,三组药架可以根据剂型分开摆放药品。前边由两名固定工作人员负责收取处方、审核处方,审核后交由“n”型中的调配工作人员进行调配处方,完成后交于收发人员处核对,并由前边工作人员进行发药和药学指导。
2日平均数调剂法的应用
2.1日平均数调剂法
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医院药房药品的销售情况做成表格进行统计,找出单日处方中使用频率在96%以上的药物,并计算出药物日平均用量[2],然后按剂型和使用频率的高低有序的陈列在“n”型药架中,可以使调配工作人员在旋转椅子上无移动发药。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改善,药房工作人员调配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调剂误差也降至很低。
2.2计算处方药物日平均用量
医院药房包括住院部用药和门诊用药,所以统计处方药物日平均量需要把医生常用的药物都纳入其中。按照各剂型使用频率分为三大类,即口服制剂、注射制剂、外用其他制剂,根据药品使用频率,每类剂型选取使用频率分布表的前50种就能满足96%的处方需求。
2.3药品陈列
“n”型调配单位的三组药架分别按剂型设置为口服制剂区、注射制剂区和外用其他制剂区。每个制剂区的药物陈列以药物的使用频率为参考标准,高频率药物应放置于调配人员最近的位置,最好取正对且平行处;中频率药物和低频率药物则依次按照距离远近进行陈列;先摆放高频率药物,其次中频率药物,最后才是低频率药物的摆放。例如,口服制剂中西替利嗪片是高频率药物应放置于口服区离调剂人员最近的平行位置;葡萄糖注射液和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注射剂和外用制剂高频率药物则对向放于两侧药架的水平位置,方便调配人员拿取。药品陈列由普通药师完成,陈列时做好窗格标签的维护,陈列完成后做好数量、品名、规格等记录。通常选择午后或下班后等人流量较小的时间到进行补药陈列。
2.4药品陈列的日平均数量
药品陈列数量的依据来源于日平均数量,计算方法是:通过从口服制剂、注射制剂以及外用其他制剂选取出的前五十种高频率药品的使用频度计算出的月用量A,使用公式:B=A/31(或30)×100%,得出药品单日陈列总数B。
哮喘、流感等季节性疾病由于各时节用药频率不一[3],可以对季节性药物进行用药统计,适当调整“n”型药架的陈列结构,方便调配人员拿取。
3方法
3.1定时实验
在医院同一间普通药房内,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同时在药房进行调配,对照组行传统调配方法,实验组行日平均数调剂法;调剂处方遵循随机原则,对两组三个月内调剂的处方数量和准确率进行统计。
3.2定量实验
在医院同一间普通药房内,由一名专业在岗药师采用日平均数调剂法调配100张处方,并采用传统调配法调配处方100张,定量对照实验10次。处方从处方记录中随机抽取,记录调配时间、准确率。
3.3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定时实验结果
该药房三个月共调配处方80246张,其中实验组占83.0%,对照组占27.0%;实验组调配差错数有5张,对照组差错数有26张,两组的调配差错数和准确率均有较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种调剂方法的定时实验结果 组别 调配处方数(n) 调配差错数(n) 准确率(%) 实验组 66604 5 99.992 对照组 13642 26 99.809 X2 98.2812 P P<0.05 4.2定量实验结果
定量实验10次,两组调配处方数量一致,日平均数调剂组平均调配时间和均调配差错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种调剂方法的定量实验结果 组别 平均调配处方(n) 平均调配时间(min) 平均调配差错数
(n) 差错率
(‰) 日平均数调剂组 100 7.4±2.4 0.2 0.02 对照组 100 37.3±8.3 2.3 0.23 X2/t / 38.9100 17.6621 17.6621 P / P<0.05 P<0.05 P<0.05 5讨论
药架的布局、药品的陈列对调配人员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药架过大会使得调配时移动量加剧;药架过小会使得药品品类不齐,数量不够,同样影响调配的效率[4]。当通过统计选取常用三种剂型的前五十种药物时,可以满足96%左右处的方调配需求,并且通过计算日平均用量来陈列药物,即能满足当日药品需求,又能节约空间,能使调配人员的移动量大大缩减,几乎能做到在旋转椅上完成发药无频繁移动。传统药房药物布局较为分散,不同剂型区域较大,药物较多,传统调配方式一名药师的调配量约在200张左右,一张处方若包含口服、外用制剂或其他剂型制剂,那么调配人员每次平均需要移动15米左右,一天移动3000米[5]。而“n”型布局不需要调配人员移动,药品陈列集中,调配人员调剂的效率成倍增长,并且也免去了调配人员的部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定时还是定量实验中,日平均数调剂法产生的调配差错数均明显低于传统调配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同样的时间内,采用日平均数调剂法进行调剂的处方数量远远大于传统调配法,实验组的数量是对照组的4.8倍。说明日平均数调剂法在药房药品调剂过程中能够起到节省时间,减少调配差错的作用。
综上所述,日平均数调剂法简便、快速、准确,应用于药房药品调剂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人员价值,大大提升工作质量,并且减少调配差错的发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