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手卫生的完善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但手术室护工的手卫生情况却易被忽视。通过实施干预措施,提高手术室护工手卫生执行力,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有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护工有9名,年龄在50~58岁,文盲有2名,小学文化3名。
1.2 方法 观察手术室护工不同年龄、社会背景、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管理公司的培训等方面,对手卫生执行能力的分析。
2 结果
手术室护工存在普遍年龄偏大、知识水平较低,缺乏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医院感染意识薄弱等等问题。伴随这些问题,护工若不能很好的执行手卫生,会大大增加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风险,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
3 讨论
3.1.护工手卫生执行现状与存在问题
3.1.1文化素质低,医院感染专业知识缺乏 护工人员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富于劳动力或城镇失业人员。仅经过短期的业务培训,有的甚至未经过任何培训便上岗工作。大部分护工对医院传染病的预防、处理措施、应急预案没有系统的了解和认知。而手术室护工的工作量较大,又长期暴露在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体液、血液的环境中,再者对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护工忽视手卫生的重要性,而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3.1.2工勤公司管理缺陷 工勤公司管理人员不是专业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还存在一定距离,无法从医院的专业角度来进行培训[1];另外,护工福利待遇低,工作没有保障,影响护工工作积极性,人员流动性大;新入职护工操作不规范等情况。管理层疏于监督,大大降低手卫生执行率。
3.1.3手卫生设施不到位 医院手术室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设施配备[2],与护工的工作区域有一定距离,使用较不方便。护工在工作繁忙时,为图方便,往往以戴手套为首要预防感染的手段。
3.1.4 护工手卫生依从性差 护工的知识层面普遍偏低,单纯认为戴了手套就是安全的,节约了工作时间。却不知随着戴手套时间的推迟,手套不能保证其密闭性,而湿润的手套内却是细菌滋长的温床。
3.1.5职业观与道德观不足 大部分护工认为只有在自己需要时才进行手清洁,而未将病人的需要放在首位考虑。
3.2干预措施及管理办法
3.2.1规范化培训手卫生知识 与工勤管理公司沟通,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开设关于手卫生等医院感染的知识讲座。普及护工手卫生知识,让手术室护工能明白手卫生对自己、对患者的重要性;能正确、及时、有效地洗手;能掌握手卫生的指征;指导手术室护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自我防护[3]。
3.2.2弥补管理缺陷 完善、落实护工工作制度。制定可行的护工考核指标,将考核纳入绩效中,实行目标管理。重视护工手卫生过程的监管。将护工的手卫生纳入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控制中,使其具有可操作性。适当调整护工工作强度,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提高护工手卫生自觉性。
3.2.3完善护工手卫生设施 为手术室护工创建安全、健康、清洁的工作环境。以人为本,完善护工手卫生的相应设施。让护工需要执行手卫生时,可就地取材;张贴六步洗手法示意图和洗手提示小标语等等,为护工手卫生正确操作提供方便,提高手卫生执行力。
3.2.4提高护工手卫生依从性 管理人员加强对护工手卫生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护工手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观察其执行效果。
4 小结
在手术室这个特殊工作环境中,护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据研究显示加强护工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做好监督,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有着积极的作用[4]。因此,手术室护工进行手卫生干预,提高其手卫生认知率、洗手执行力、手卫生合格率,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