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医药卫生 > 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来源:互联网 sk019 | 陈立军 马军亮
【分  类】 医药卫生
【关 键 词】 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可行性;安全性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目的:探究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本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4年5月~2016年4月),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对比2组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直径、术后镇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直径、术后镇痛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可行性;安全性

  微创手术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与优化逐渐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本文旨在探究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本院60例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报告见下:

  1纵隔肿瘤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本院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有30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女性=18:12;年龄范围(30—58)岁,平均年龄(41.26±5.25)岁;肿瘤平均直径(4.10±1.26)cm;疾病类型:11例畸胎瘤,8例神经源性肿瘤,7例胸腺瘤,4例间叶肿瘤。

  观察组:男性:女性=16:14;年龄范围(31—59)岁,平均年龄(41.32±5.19)岁;肿瘤平均直径(4.24±1.18)cm;疾病类型:12例畸胎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8例胸腺瘤,3例间叶肿瘤。

  2组纵隔肿瘤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0.05)。

  1.2手术方法

  2组纵隔肿瘤患者均采取双腔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方式,术前进行胃肠道营养支持,呼吸道雾化吸入治疗5天左右,解除呼吸道痉挛,将呼吸道分泌物彻底清除,给予常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术,结合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确定手术切口位置,在开胸的状态下实施传统纵隔肿瘤切除术。

  观察组实施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首先协助患者取健侧折刀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以及采用单肺通气,在腋中线5-8肋间取1.5cm切口作为胸腔镜孔,使用卵圆钳将肋间肌分离,刺破胸膜并通入胸腔,经探查确保无伴有胸腔粘连后将胸腔镜置入,探查是否出现胸腔内粘连以及其他粘连程度,将病灶组织、大小、形态以及解剖特点确定后,在腋前线4-5肋间取4cm切口作为操作孔,在单操作孔置入胸腔镜医疗手术器械的协助下将皮肤及其组织撑开,使用电凝钩与超声刀将纵隔胸膜与病灶附近的组织切开,暴露吸引器并将血管分离,阻断血管后将切除的肿瘤组织放入标本袋中送至病检。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纵隔肿瘤患者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直径)、术后指标(术后镇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处理,用(`x±s)表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直径、术后镇痛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用%表示并发症发生率,使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别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指标与术后指标

  如表1所示,观察组纵隔肿瘤患者的术中指标与术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1:对比2组纵隔肿瘤患者的术中指标与术后指标(`x±s,n=30)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直径(cm) 术后镇痛时间(d) 平均住院时间(d) 观察组 120.26±23.45 112.34±11.39 3.95±0.65 2.63±0.12 7.46±1.23 对照组 192.47±30.46 167.25±9.47 14.59±2.13 6.16±0.06 12.30±2.13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2.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如表2所示,观察组纵隔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低(p<0.05)。

  表2:对比2组纵隔肿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肺不张 胸腔积液 肺部感染 心律失常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30 1 0 1 1 10.00 对照组 30 3 4 5 2 46.67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纵隔位于人体胸腔中央的间隙部位,后有脊柱,前有肋软骨与胸骨,下有膈肌封闭,上达胸廓入口,为左、右纵隔胸膜及其里面包含的所有结构的总称[1],因纵隔内包含的结构较多且各个结构的来源不同,因此纵隔内的肿瘤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治疗纵隔肿瘤的主要手段为外科手术,其中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为常规外侧切开胸纵隔肿瘤切除,可充分暴露病变组织,具有手术视野清晰的优点,但该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导致术后恢复的时间长以及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2],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胸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3]。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需要手术医师具有高超的操作技术,左右手能够同时实施手术操作,肿瘤直径过大或病灶组织发生转移的患者不适合实施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肿瘤直径小于5cm且纵隔肿瘤的包膜完整的患者可实施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4],使免疫抑制的发生风险降低,提高远期疗效,此外,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的创伤小、应激性炎症反应小以及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强[5],缩短了打开胸腔和关闭胸腔的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胸腔引流量,进而缩短术后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镇痛时间[6],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还具有对患者的心功能与肺功能影响程度小的优点[7],在胸部肿瘤切除术中的治疗价值较高。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直径、术后镇痛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对比,p值小于0.05。

  由此可得,对纵隔肿瘤患者实施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的特点,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行性与安全性均较高。

  【参考文献】:

  [1]刘永靖,于奇,缪军等.单操作孔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15,19(4):721-722.

  [2]陈世雄,陈胜家.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23(6):634-635.

  [3]李向阳,钱如林,吴笑.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9):113-114.

  [4]李志华,魏春勇.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16例[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5,43(4):432-433.

  [5]王巍炜,李高峰.胸腔镜单操作孔切除纵隔肿瘤28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1):59-61.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山东化工《山东化工》
《山东化工》是反映山东省化工行业科技、生产、经济、管理等综合性的期刊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客户遍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化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机关团...
中国篆刻《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394/J,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字里乾坤、...
杭州农业与科技《杭州农业与科技》
《杭州农业与科技》(双月刊)创刊于1972年,是由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农科刊物。主要栏目:卷首语、调查研究、产业发展、专题综述、信息咨询、实验研究、实用技...
内蒙古人大《内蒙古人大》
《内蒙古人大》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5-1219/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聚焦、履...
河北法学《河北法学》
《河北法学》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023/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热点问题透...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031/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创...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