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医药卫生 > 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影像评价分析
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影像评价分析
来源:互联网 sk019 | 唐琳
【分  类】 医药卫生
【关 键 词】 胡桃夹综合征;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影像评价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影像评价。 方法:选取我院胡桃夹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为2010年5月直至2015年7月期间。结果:观察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S1、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距离、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均小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S2、左右肾体差、S2/S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能够清晰显影左肾静脉以及周围结构,能较为直观评估患者左肾动脉受压情况,对诊断胡桃夹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胡桃夹综合征;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影像评价

  胡桃夹综合征分为后胡桃夹征与前胡桃夹征,胡桃夹综合征通常是指前胡桃夹征,是由于左肾静脉汇入人体下腔静脉中需要通过肠系膜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在夹角中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腰痛、蛋白尿、血尿等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采用CT平扫、超声对胡桃夹综合征进行诊断,但往往效果不显著[1-2],因此,本院选取30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检查,从而探讨胡桃夹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主要内容见下文中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胡桃夹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为2010年5月直至2015年7月期间。

  观察组;15例为男性患者,1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5.11±1.23)岁。

  对照组;16例为男性健康体检者,14例为女性健康体检者,年龄在21~50岁之间,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为(36.21±1.04)岁。

  观察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各项资料,差异均不明显(P>0.05),能进行对比。

  1.2方法

  观察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均采用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检查(采用本院提供的GE Lightspeed64排128层螺旋CT,被检者取仰卧位,扫描参数为210MA、120kv,矩阵为512×512,设定扫描参数螺距约为1.0mm,层间隔约为5.0mm,图像重建间距为1.0mm、层厚约为5.0mm,检查前,告知被检者应空腹4小时至6小时,上机前给予被检者口服800ml液体,先进行腹部平扫,在患者肘静脉团注造影剂,造影剂为本院提供的碘佛醇,造影剂用量约为80ml,,注射速率为3.0ml/s,浓度为300mgI/ml,采用对比剂智能追踪术,将主动脉平腹腔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当感兴趣区的CT值达到100HU后,延迟5秒进行扫描,60s扫描被检者门静脉,扫描范围从被检者膈顶直至双肾下极,将扫描图像在后期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所有数据均由两名影像学医师进行测量,从而取平均值)。

  观察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同时检查后,并详细记录两组检查后的各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检查后的各项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使用SPSS19.0软件,观察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检查后的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各项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采用P<0.05表示观察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检查后的各项检查结果对比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检查后,观察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S1、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距离、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均小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S2、左右肾体差、S2/S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如表1所示。

  表1:对比2组观察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各项检查结果 组别 S1(cm2) S2(cm2) S2/S1 左右肾体差(cm3)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距离(cm)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度) 观察组(n=30) 0.32±0.10 1.58±0.40 5.27±0.22 16.17±11.83 4.29±1.05 27.55±19.93 对照组(n=30) 0.85±0.28 1.02±0.13 4.56±0.25 7.51±4.20 11.53±3.94 54.56±13.47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胡桃夹综合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常见的临床特征为腰痛、血尿等,病变持续时间较长,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而目前,确诊患者左肾静脉受压最好的方式为静脉压测定,但是由于该检查方式具有创伤性,因此,临床不推荐使用,超声波也可对胡桃夹综合征进行诊断,但是易受到患者皮下脂肪厚度、体位等影响,导致诊断符合率则降低,因此,一种安全、无创的影像学诊断方式极其重要[3-4]。本研究中,我院对30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检查,从而探讨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检查对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检查结果以及影像。

  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能分层进行扫描,能后期进行血管重建,去除被检者周围肌肉、骨骼等组织影响,能较为准确看到左肾静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空间解剖结构和相互关系,从而测量出肠系膜上动脉与左肾静脉内径之间夹角、左右肾体积等准确数据,从而判定被检者是否存在胡桃夹综合征,本研究中,我院采用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左肾静脉以及周围结构进行扫描,研究显示,观察组S1、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距离、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小于对照组,S2、左右肾体差、S2/S高于对照组,由此证明,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能对患者左肾静脉以及周围结构显影清晰,可直观评估患者左肾静脉受压情况[5-7]。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S1、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距离、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均小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S2、左右肾体差、S2/S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能够清晰显影左肾静脉以及周围结构,能较为直观评估患者左肾动脉受压情况,诊断胡桃夹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卢道延,黄伟,冯宇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胡桃夹综合征的判别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6):427-429.

  [2]凌文峰,熊波.后胡桃夹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45-46.

  [3]黄锦炽,刘东旭,赵欣等.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影像评价[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2(2):209-210.

  [4]谢振鹰,张应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1,35(4):253-255.

  [5]梁洪峰,崔惠勤,罗焕江等.MSCTA在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2(2):61-62.

  [6]张彦,牟楠楠,王惠等.彩色超声多普勒结合超声造影诊断胡桃夹综合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1):171-174.

  [7]崔林刚,孟庆军,徐全全等.彩超及CTA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2,17(4):371-373,386.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医药临床《中医药临床》
《中医药临床》杂志,于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268/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安医学研...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主管、信息产业部电子第29研究所与电子对抗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办的正式刊物,自办发行。本...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中国卫生信息管理》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10-59432670,地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月刊)创刊于1965年,是由郭沫若、华罗庚、严济慈和钱志道等一大批老科学家亲手于1965年2月在北京创办的。先后有30多位院士担任学报的编委...
医学研究《医学研究》
《医学研究》杂志,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453/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综述与进展...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杂志,于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509/TJ,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基...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